張夢陽略想了一想,突然間頭腦中靈光一閃,想到了《三國演義》中趙子龍單騎救主的情節。
《三國演義》乃是他初中二年級時候教學大綱中規定的必讀書目。
對半文半白的羅貫中原著他雖然很難讀得進去,但出版社改寫的純小白文的縮水版《三國演義》他可是認真看過的。
尤其對趙子龍長坂坡單騎救主,在漫天遍野的曹軍中殺了個七進七出的情節,他更是讀了不止一遍。
再加上電影電視劇中有關此類情節的耳渲目染,推波助瀾,使得他對有關趙子龍生命裡的這一高光時刻耳熟能詳,如數家珍。
這時候聽耶律大石及其手下眾將都想要知道燕京城破之後,蕭太后的脫難詳情,一道道目光正滿懷期待地盯在自己的臉上,心中默默地合計著該當從哪一段說起才是。
他當然不能直截了當地把自己和蕭太后的真實情形告訴他們。
如果這些人知道自己把他們的天錫太后給睡了,還和她睡出了個大胖小子來,那後果實在是不堪設想。
於是,就只好把曹操兵抵樊城,劉備棄新野、走夏口之際有關趙子龍的故事,順手搬來,套弄在了自己身上。
只見他將杯中酒一飲而盡,頗為感慨地說道:“金狗韃子陷我居庸關的時候,太后為給大遼留一線生機,以圖將來之興復,揀選精兵數萬人退出燕京,出了古北口,打算一路向西,與天祚帝合兵一處,與金人再做最後一搏的。”
“這些情形,大石哥哥和在座的諸位都是知道的。當時我受了太后的差派前往西邊的青冢寨與衛王耶律護思聯絡,打算與其裡應外合,一舉幹掉耶律延禧那個昏君。
“然後扶保太后南結大宋,西連西夏,東盟高麗,北通草原諸部,開創出抗擊金兵的全新局面的。
“只是當我從青冢寨返回的時候,太后從燕京帶出古北口的隊伍,由於遇上了金兵的幾次攻擊,使得首尾不得相顧,大石將軍和在坐的諸位,也是在那個時候,被迫和太后她老人家分道揚鑣的。
“你等在大石將軍的帶領下,按著既定的路線繼續西行,但實力已不足以和耶律延禧相抗衡了,只好退而求其次,改變策略投在了他的門庭之下,以圖把抗金大業繼續做大做強。
“只是我聽說,那延禧雖是個七尺男兒,但胸襟實在不廣,他因你們曾在太后手下做事,對你們頗多猜忌。諸位在他的手下想必沒少受了閒氣吧?
“否則大家也不會一路向北,跋山涉水,遠跨幾千裡之遙來到這極北苦寒之地立腳的!”
眾將聽他提到這茬兒,全都相互感嘆唏噓,無言以對。
張夢陽接著道:“太后與你等分散之後,帶著一眾契丹將士和百姓兩萬餘人一程一程地向潢河進發。打算在那大遼祖宗的龍興之地,獲得契丹父老的鼎力協助,再打出一番全新的天地來。
“當時我還在從青冢寨回來的路上,尚未回到她老人家的身邊。但據我那結拜兄弟蕭迪保說,當時相隨太后的從人甚眾,光是一地裡相隨的百姓就有十餘萬眾,行走起來速度那是極其緩慢。
“可是金兵在後面追趕甚急,於是就有人向太后進言,建議她拋棄一直相隨而來百姓和眾軍,只揀選一兩千精銳騎兵快速前進,以避敵鋒。”
聽到心裡,不少人都點頭稱是:“確實該當如此,十餘萬萬人聚在一起行進,難以靈活機動,被金兵追上還不是一塊兒挨刀送命?”
也有的說:“太后從一開始就不應該帶那麼許多的百姓在身邊,行軍起來遲緩不說,被金兵追趕上了那是必死無疑,百姓們死多少都無所謂,太后她老人家乃是金玉之軀,陪著那幫泥腿子送命是不可惜?”
還有的說,“就是這一兩千精銳,也最好應該分成幾路,各向不同的方向逃脫,金兵追趕起來或許就要麻煩許多了。那些百姓們和下層士卒等,那還顧得了他們!”
張夢陽道:“諸位說得不錯,當時跟隨在太后身邊的不少將領們也都持此看法,認為應該輕車簡從,選取精兵扈從,迅速離開那個是非之地,離開那些是非之人,否則非得大禍臨頭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