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賈源的那榮國公,可是保著皇帝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馬功勞,拼著性命方才換來的一個爵位,從而開啟了後世子孫幾代人的榮華富貴,爵位之來絕非容易。
而多保真給自己生的那個兒子古古出,如今還是襁褓中吃奶的娃娃,被皇帝老子金口一開,立馬就給了個榮國公的爵封。
可見這樣的爵位在外人看起來高不可攀,可在皇室宗族裡面,實在也說算上如何值錢。
“也不知古古出的這個榮國公,每年的奉銀該是多少,按照規格該當擁有多少護衛。我們爺兒倆的護衛總數加起來,沒有兩千總也得一千大幾吧?再加上多保真的那些女護衛,湊夠兩千人應該沒有問題了。
“一家三口哪裡用得著這麼多人保護?這純粹是一種身份的彰顯,實際意義應該不大。這應該,也是後世教科書裡說的封建社會固有糟粕之一端吧。
“階級社會嗎,有些不合理的地方實屬正常,本王我才不介意呢!”
在吳乞買的諭旨中,還委任給張夢陽一個新的差使,即由他擔任大金國冊封高麗國王欽差正使,李靖則降為副使,協助張夢陽完成一應冊封事宜。
高麗曾經先後對大宋和大遼稱臣納貢,因此每有先君亡故、新君登基之事,皆派遣專使往大宋或大遼告哀並奏報新君即位,大宋和大遼也依例遣使弔祭並對新王予以冊封。
高麗仁宗即位之初,本已受過大遼天祚皇帝的冊封,只是此時大遼已為金國所滅,在高麗國在國相李資謙的主張之下,屢派使臣向金國表示臣服之意。
所以,吳乞買在和高麗理清了兩國邊界上的一些爭端之後,便正式接受了高麗的稱臣之請,並派出了李靖和拔離速為正副使臣的使團隊伍東來開京,對高麗國王履行冊封之儀。
仁宗本來對外公對金稱臣的主張頗為反感,認為金人不過是蠻夷之邦,而高麗向來號稱小中華,在文物禮儀以及典章制度諸多方面,無不與中華一脈相承。
故而大遼雖亡而大宋尚在,高麗以堂堂小中華之尊,寧可向大宋稱臣,而絕不能稱臣於蠻夷之邦的金國。
當他在張夢陽等人的幫助之下扳倒外公之後,對外公掌權期間的人事、制度等遂多有改弦更張。
以他對金人之輕蔑,本來是極有可能拒絕稱臣於金的,只是近段時間來與張夢陽的相處,使他覺得這位金國藩王無論人品還是學識,無論才幹還是武功,在當今世上無人可比,也無人能及。
以一斑而窺全豹,可見金人之中必也人才濟濟,絕非是傳言中只會征戰廝殺的無知蠻夷。
所以,仁宗愛屋及烏,由於張夢陽的原因而對金人印象大為改觀,對金人的文治武功從裡到外地佩服,更加心甘情願地拜服在大金國皇帝的腳下。
由於有以往宋遼兩國冊封新王的典儀可供參考,因此仁宗接受金人冊封的典禮進行得按部就班,極其順利。
張夢陽宣讀金主詔書之時,仁宗離座跪聽。及讀罷接詔之後,仁宗拉著張夢陽的手,執意要他與自己同坐在御座之上,共同接受高麗群臣的朝賀。
張夢陽以不合禮儀為由表示拒絕,仁宗拉著他手誠懇地道:“此番若非得殿下仗義相助,只怕寡人此時仍還在重興宅裡為人所禁,哪裡會有今日的這番風光無限?
“王位之能重回寡人手中,殿下居功至偉。
“寡人與殿下同受群臣膜拜,既是對眾人昭告我二人的兄弟情誼,更是向全天下昭告大金和高麗君臣之盟,永為一體。誠請殿下務從大局考慮,莫再推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