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陽聽這位老兄在大庭廣眾之下口不擇言,髒話連篇,不由地皺起了眉頭,心想這是從哪兒蹦出來個神經病,你老兄假冒我的名頭不打緊,可要讓大夥兒都以為我張夢陽就這麼個德行的話,豈不有損於我的名聲?
“不過你們用不著擔心。”那位“張大英雄”接著說“只要有本官在,就一定不會有郭藥師那龜孫的好果子吃。他先是背叛了我們大遼,緊接著又投降了金狗,又給金狗帶路進攻中原,幹盡了吃裡扒外的壞事兒。
“我張夢陽無時無刻都想著要操他的祖宗。你們看著吧,老天爺的眼睛是雪亮的,早晚會讓那龜孫犯到他爺爺我的手裡,非得把他給捉起來,碎屍萬段,五馬分屍不可。
“在此,我姓張的當眾給你們大夥兒立個誓,若不把郭藥師那王八羔子親手除掉的話,我張夢陽就他媽的不是人,是豬,是狗,是畜生,是王八蛋,是婊子養的。”
李師師聽到這裡,已經忍不住地吃吃地笑了起來。張夢陽也是覺得又氣又好笑,心想“小爺我以前時常以杯魯的名義發誓,甚至是發各種毒誓而毫無顧忌,只以為所設之誓若無法做到,誓言再毒也只會落到杯魯那廝的頭上。
“今天可不報應來了?這位滿口髒話的仁兄,居然和我玩兒了個同樣的把戲,替我張夢陽起了這麼多個只賺不賠的毒誓,這難道不是報應不爽麼?
在場的人群聽到了“張大英雄”如此的一番表態,立即便又是一陣歡聲雷動,“張大英雄”左右地看了一看,對自己的這一番說辭所產生的效果,頗有些得意洋洋的意思,他有些躊躇滿志地點了點頭,一張黑臉之上露出了一絲難得的笑容,然後一屁股又坐回到椅子裡去了。
竇員外此時又道“當今中原多災多難,正當我國家多事之秋,郭藥師勾引著女真韃子奪佔我河山,摧殘我百姓。可惜我大宋朝上上下下,兵馬雖多,將帥雖眾,卻沒有一個能如張大英雄這般克敵制勝,全殲來犯之敵的將才。
“張大英雄雖是北國之人,與竇某人並不相識,但竇某人久仰張大英雄的勳名偉業,非止一朝,可以說與張大英雄神交久矣。誠心企盼我國家也能於此亂世之中,出現一個張大英雄這般的人物,上得君父傾心委任,下得將士忠誠用命,摧破強敵,收復失地。
“所以,竇某人於夜深人靜之時,把以往所聽到的有關張大英雄的英風偉跡,撰成了一篇文字,題其額曰《張大英雄全殲郭逆記》,預備著刻成碑石,以令張大英雄的豐功偉績傳諸千百年之後,與日月同光,和天地不朽。
“前些日子,竇某人曾讓陰陽先生在我名下的幾處莊上堪踏了一番,認為清河的這處莊院的東花園,極得風水之佳,將《張大英雄全殲郭逆記》的碑文豎在彼處,可禱上天速速降下張大英雄這樣的人物給我國家,救拔我黎民於水火,期鎮我河山於永固。”
竇員外說到這裡,人叢中又響起了一派歡呼之聲。這時候,各式各樣的美酒佳餚陸陸續續地擺了上來,只一忽兒的功夫,便將翠花樓前面的幾十張桌面擺了個琳琅滿目。
竇員外和“張大英雄”所在的捲棚下面,則是擺著大桌一張,山珍海味,高頂簇盤,顯得甚是齊整,“張大英雄”圍著桌面看了半天,倒揹著雙手連連點頭,顯然對美食的豐盛極表滿意。
“張大英雄”可能是肚餓得狠了,也不待大夥兒落座開席,下手從盤中撕下了半尾鱸魚來,汁水淋漓地就當眾開吃,吸吸溜溜地吃得極是香甜。
李師師道“這個假名託姓的傢伙真可惡,這等沒出息的吃相,大夥兒可都算到你張夢陽的頭上啦,你心裡不覺得好冤枉麼?”
張夢陽笑了笑道“沒事兒,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用不著相公我動手,待會兒自然會有人出來收拾他的,咱們只管耐心地往下看,好戲說不定很快就要開場了。”
竇員外見“張大英雄”幾下就將半尾魚吃了個乾淨,只好著眾人笑了笑說“張大英雄已給咱們諸位帶了個好頭兒,上陣殺敵,那是要乾脆利落,來不得半點兒含糊,吃起東西來,也不能如尋常人那般細嚼慢嚥,得如張大英雄這般風捲殘雲,方能顯露出英雄本色來。來,咱們大家也都像張大英雄這般,全都風捲殘雲般地吃起來吧。”
哪知道大夥兒剛剛落座,酒水也斟了上來準備開吃,“張大英雄”卻又啃著個雞腿突然說道“對了,天綱兄,你用以給我勒碑刻銘的石料,是什麼材質的?能先帶我去看看麼?這可是足以讓本官名垂青史的大事,我想要先去看看,回來再接著吃怎樣?”
竇員外聽到大英雄有此要求,覺得也在情理之中,理應滿足,於是說道
“碑刻所用石料,乃是二十年前的一位族兄,在奉符為縣令之時,採自於泰山桃花峪峽谷之中,為雲龍階石質地,原準備著等有包拯那樣的清官再世之時,為其勒石紀功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誰知道二十多年過去了,包拯那樣的好官清官竟是一個未見,竇某人始知包青天那樣誠心為民的循吏,實在是百年難遇,這也算那塊碑石與張大英雄有緣。
“竇某人昨晚上已派人前往冀州,禮請上好的石匠來此,將《張大英雄全殲郭逆記》全文銘刻在碑石之上。估摸著只需三天便可完工,到時候張大英雄的英名,便可以和歲月同其不朽了,哈哈哈。”
在竇員外的引領之下,眾人說說笑笑,熱熱鬧鬧地來到了東花園之內。碑石躺在花圃外圍的小徑之上,正面朝上,已打磨得甚是光滑。在花圃和藥圃之間,有工匠人等正在用磚石泥瓦起著一坐直徑約三米多寬的碑亭。
竇員外先帶著“張大英雄”看了碑石,把碑石的質地又給他詳細地講說了一遍。
“張大英雄”聽了連連點頭,只是說“很好,很好。”可也提不出任何的意見來,可見他雖然執意要來觀看碑石石材,但卻於石材的選用與鑑別,並不精通。
“張大英雄”圍著碑石轉了幾轉,口中發出“嘖嘖”的讚歎之聲,似自言自語地道“這麼一大塊石頭,怕不有好幾十噸重吧,是怎麼他孃的運到這兒來的?真他孃的奇了。”
竇員外連忙搭腔道“這塊碑石從泰山桃花峪搬來鄙處,說起來也著實費了一番辛苦。是我那位族兄受了轉運江南花石綱的啟發,先是人拖馬運,而後又在汶水裝載上船。
“一路上沿著水路輾轉,直走了半個月,方才在新河口上岸,而後又是一番的人拖馬運,費了不少的力氣才將此寶石運抵此處。”
“張大英雄”點點頭道“原來如此,不簡單,不簡單。”說完了這句,他便又走到了那座正在施工著的碑亭之處,倒揹著雙手,圍著那些散亂的磚石泥瓦看了半天,覺得沒什麼意思,便悻悻地對竇員外道
“嗯,嗯,很好,都很好。竇員外為了本官之事能夠如此上心,本官打從心眼兒裡對你是感激得很呢!石頭我已經看過啦,果然是正兒八經的泰山石,很好,很好。這座亭子也起得不錯,很好,很大,跟我這大將軍的身份很是般配……這個……咱們回去開始大吃二喝去吧!”
喜歡北宋末年的風流王爺請大家收藏:()北宋末年的風流王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