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鬥戰聖佛呢?”
“我也不知,他既已成佛,自當為佛門而戰,天庭高手眾多,即使他已成佛也保不準萬無一失。”沙僧臉上感慨良多,“說不定已經隕落在哪位天庭大仙大神之手了。”
“……”
安陽心裡滿滿都是震驚。
佛意味著大圓滿,意味著佛門所能及的最高水平,意味著不可思議之窮力……
整部《西遊記》其實總共出現了六尊佛,一尊是曾經佛門的領袖,燃燈上古佛,一尊是現在的領袖,大日如來,還有一尊是被大日如來指定未來必將成佛的未來佛,大日如來的接班人,彌勒佛。
另外兩尊就是唐僧和孫悟空,一個證得南無旃檀功德佛果位,一個證得南無鬥戰勝佛果位。
第六尊佛誰都想不到——
觀音菩薩。
觀音菩薩本身為佛,名為正覺明如來,和大日如來一樣,他有自己的佛國。他因許下宏願,特化為菩薩來此普度眾生。
此由佛倒轉為菩薩來感化蒼生的做法在佛經上是個著名的典故——倒駕慈航。
扯遠了!
西遊記中只寫了齊天大聖成佛,卻沒寫過這一尊以鬥戰為名的佛陀究竟是何等模樣。
但想來應該強大得不可思議,沙僧卻說他有可能隕落。
反應過來,安陽將那顆定海神珠放在桌面上,雙手合十道:“尊者,趁在此等待天蓬元帥,可否與我說說幾百年前的事。”
“幾百年前的事?”沙僧笑了,“可!”
他端起茶杯,開始敘述起來。
開始的敘述和安陽這些日子以來零零散散聽到的內容差不多。
天庭內部爭鬥、拉幫結派,政權腐朽、玉帝出錯,在將自身逐漸變得腐爛的同時也令天下妖魔橫出、民不聊生。一些頂層的道教神祇或許是出於對天庭的失望,或許是被其他掣肘,在戰爭爆發時並未強勢插手。
天庭軍部亦動蕩不安,當年赫赫有名的天蓬元帥都被貶凡間,由此可見一斑。如此的天庭已經等於失掉利劍的騎士。
饒是如此,佛門也小心翼翼,派出西行試探。
在最初挑起戰火時,果不其然,天庭這個腐朽的政權依舊爆發出了屬於統治者的強勢,但緊接著趁著亂世,佛教往生極樂的思想被地界的人們廣為接受,西行之路的威力開始體現,天庭有些後繼無力了,只剩強勢的戰將和法力高深的古仙在抵抗。
在這關鍵時刻,佛門也出了問題。
那是小乘佛法與大乘佛法之爭。
其實人們總有一個主觀判斷,很容易覺得小乘佛法就是不如大乘佛法,小乘佛法就是錯誤的,大乘佛法才是對的。
但這種認知其實並不完全正確。
就如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即使廣義相對論出世,也沒人將狹義相對論廢除。它們所講的內容是不同的。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也並無誰對誰錯孰高孰低,只能說二者理念不同,最多也只是哪個相比哪個更具有優越性罷了,更能適應時代罷了。
總的來說,小乘佛法渡己,大乘佛法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