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股駭客狂潮來得又快又急,很多人根本沒反應過來,自己身邊的人就全都在談論起這部小說來,談論起電影的拍攝來。
彷彿不知道《駭客帝國》的話,那就是out了!
微博上、推特上、臉書上、instagra甚至是微信公眾號裡面都在談論這本小說,大半年時間之後林翰再戰科幻小說就取得了如此好的成績,身為他的粉絲們當然高興得無與倫比。
事實上,林翰也知道等電影上映之後,小說還會有一波上漲,這勢頭可能比當初《火星救援》電影帶動小說還要來得厲害!
因為《駭客帝國》的電影是值得反複觀看的,很多人如果看不大懂電影的話,就會去尋找小說從文字裡面得出自己想要的答案。
這是人之常情,不然的話人大出版社也不會把這部小說列為本年度的冠軍種子選手對待,還有太多太多的潛力可以挖掘!
賣瘋了,簡直就是賣瘋了!
一週七天《駭客帝國》在大陸地區的銷量達到了2萬預售量,總銷量悍然來到了442萬的水平。
這個成績毫無懸唸的打破了最近十年的新書首周銷量,遠遠比林翰之前的任何一本圖書同期銷售都要高!
之前的《海伯利安》預售成績要好得多,在正式開售前就有158萬的成績,可首周銷量卻只有215萬冊,加起來也只是373萬冊。
這種可怕的進步讓圖書市場的業界人士膽戰心驚的,一般來說到了頂點之後想要再進步就非常困難了,因為潛力不足!
可林翰一本書銷量勝過一本書,一本書口碑評價勝過一本書,這樣算起來下本書首周豈不是奔著500萬冊的銷量過去?
別說普通作家了,就說頂級暢銷作家,一年能賣500萬冊的人都少之又少,更何況是一週內!
現在林翰已經是圖書銷售市場上面單獨的一檔了,連能跟他並列的人都沒有,甚至開始走出國門跟世界頂級暢銷作家們一爭高低。
跟去年用數量堆積不同,今年他走的是質量路線,但看起來效果依然非常好,讀者們都相當買賬,對小說的評價很高!
許多專業的書評家甚至覺得解讀《駭客帝國》來難度頗高,擅自寫書評會有非常大的漏洞,區區一週時間根本不夠他們研究的。
現在英文市場上關於這部小說的書評很少,不是因為它熱度不高,而是因為書評家們不敢貿然下手,他們需要反複閱讀這本小說,充分理解其中想要表達的意思才行!
小說的劇情並不困難,只是情節的跳躍性太快,需要全神貫注的分析、思考。
所以好幾天之後,書評界的大咖級人物、曾經獲得美國普利策獎的威爾·約翰遜在《紐約時報》上面刊登了自己對駭客帝國小說的評論,打響第一槍。
“在過去的十天時間裡面,我一直在閱讀、回味《駭客帝國》這個龐大的小說世界,具體的情節大家可以去看小說瞭解,我就不多說。
這部小說裡面確實說了相當多的內容,林翰用矩陣解釋了宿命論、因果論、人性論、相對論、機械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等。換句話說人類哲學世界的幾大體系,都被林翰用小說給解釋完整了。
林翰無非是想問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從頭到尾,這部小說的核心思想就是在說因果關系,世上萬物皆有因才有果,小說背後透露出來的深層資訊讓人迷醉。
這些深層內涵並非單一的,而是多樣化的,幾乎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的知識結構、宗教信仰、文化偏好做出完全不同的詮釋,而這些詮釋在各自的話語圈內又往往能自圓其說。
很少有一部科幻小說能像《駭客帝國》這樣激發如此多型別、長時期的思考。這些思考不僅讀者們樂此不疲在做,專家學者也參與進來了,我把這叫做駭客文化浪潮。
科學家們論證《駭客帝國》裡麵人機接駁、虛擬現實科技的可能性,科幻小說家們探討《駭客帝國》對於經典科幻意識的借鑒與發展,哲學家們爭辯小說中體現的認知學與本體論,不同宗教背景的人對小說進行大解剖以期找到自己偏愛的宗教寓意,倫理學家們則是探討虛幻與現實的選擇困境。
我有幾名學術界的好友他們正在撰寫關於駭客帝國的文集,等發布之後大家就能看到這部小說帶給學術界的討論……”
西方哲學家們正在做中國哲學家同樣的事情,他們都在研究這部小說裡面折射出來的現實意義,只不過卻比中國哲學家們起步晚了很久。
雖然中英文的實體書都是同一天發行的,可中國這邊卻很早就有了免費網路版,雖然閱讀起來有些不方便,但做研究嘛,就是克服種種困難的!
有了紐約時報當了先鋒之後,其餘的書評家也開始解析起來,只不過他們都不敢說大話。
明明是小說,但小說的劇情卻沒有多少人關心了,也沒人關注小說本身的技巧與文筆,這些人都在關注小說衍生出來的思想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