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那麼快還寫得這麼好,我連錯別字都找不到,只修改了兩個標點符號。”
“後面還有什麼恐龍啊?第一期只是出場了個雷龍,完全不滿足,有沒有霸王龍或者翼龍那些?”
“這本科幻小說要是不火就天理難容,你真是神了。”
“誒,你怎麼不回答?在忙嗎,那我就先把這稿子交給雜志社編輯部那邊,明天就可以準時拿去印刷了。”
開啟話嘮屬性的李文淵自顧自的說了這麼大一堆,他本以為林翰在短時間內寫出的小說質量會稍次一籌,可沒想到居然隱隱約約中比《火星救援》這些還要棒。
誰能想到用琥珀中蚊子的血液來克隆侏羅紀時期的恐龍呢,這個想法也太贊了!
至於《幻想時代》編輯部的那些工作人員此時也正在加班加點的做著最後的準備,他們原本已經寒心,覺得雜志社可能堅持不到太久,稿子被截,約稿被封,彷彿看不到多少希望。
人心浮動,他們大多數人都在思考著退路,等雜志社倒閉之後再去什麼地方謀生。
可當他們看到這本《侏羅紀公園》的時候,卻一個個打消了這個念頭,哪怕所有作者都不來稿子,可他們有兩位科幻大神坐鎮。
只要這兩位大神有源源不斷的稿子出來,那後面選擇一些新人的稿件做附庸也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
明眼人都知道一個作家是可以支撐起一本雜志的,曾經金庸以一己之力支撐起香港明報來。
“主編,有了這篇全新的小說,我們雜志起碼在經銷商方面不會遭遇太多難題。林翰不愧是林翰,隨便一本小說都這麼優秀。”吳曉開口說著,他桌上已經擺了兩罐紅牛,哪怕已經接近淩晨,可依然還是得把排版跟美工做好。
現在時間非常緊迫,美工們想要設計《侏羅紀公園》的插圖根本來不及,只有將小說裡面的雷龍圖片放在一邊做參考,這樣讓讀者有更加直觀的影響。
譚主編也欣慰的笑了笑:“是啊,幸虧有兩位老闆在,這才是我們雜志的定海神針。小吳,你們辛苦了,把這些做好就下班休息吧,記得做加密處理,不要流傳出去。”
另外一名編輯好奇的走過來趴在隔板上,“主編,你覺得咱們雜志複刊的第一期能賣出去多少冊呀?我覺得首印5萬冊是不是有點少?”
“雖然有兩位老闆的兩本新書,可宣傳上面還是弱了一點,首期以穩為主,別太著急。就算缺貨也不要緊,最重要是不能讓經銷商手上有太多的滯留。免得他們對我們死去信心,那是最不理想的局面。”
事實上,這未嘗沒有一種饑餓營銷的意味在裡面,別的地方都看不到這個小說,只能在《幻想時代》上面才能看到,這樣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雜志的名號。
前面幾期雜志,他根本沒想過盈利的問題,如果光是賣雜志就想回本的話,那起碼得賣出去二十萬冊才足夠。
雜志社盈利的重點其實是來自於廣告,只有關注雜志的人多了,廣告費用才會提升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