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星救援》在國內的銷售排行榜上雄霸一方,在國外銷量一點也不遜色,它雖然沒有能夠跟《我,機器人》那樣直接首周爆發上百萬,可一步一步穩紮穩打的銷售策略顯然更具效果。
看過這部小說的人都知道它的畫面感有多麼強,如此吸引人的硬科幻小說在電影圈人士看來完全就是一個優質的ip。
本身質量過硬,而且讀者遍及全球各地,中文版跟英文版小說都無比暢銷。
這就相當於是在全球範圍內擁有了票房基礎,這個世界裡面中國的票房市場已經跟北美並駕齊驅,都能夠産出具備幾億美元票房的電影來,是不可或缺的票房重鎮。
恰好《火星救援》就是一部中國人寫的小說,這樣就有了先天性的優勢。
小說始終以科學為依據,向讀者闡述了一種“只有依靠科學才能讓奇跡成為可能”的價值觀,這也是它廣為好評的根本原因。
當林翰檢視自己郵箱的時候,發現裡面赫然躺著一封來自企鵝出版集團的電子郵件,他點開一看,然後瞪大了自己的雙眼。
“親愛的hanin,我們非常誠摯的向你詢問一件事情,小說《火星救援》的電影改編權是否已經售出,有好萊塢電影商向我們提出了購買申請,目前的價格是20萬美元。”
林翰一直都知道《火星救援》非常適合改編成電影,上一世他可是看著馬特·達蒙主演的電影在全球範圍內收割票房跟口碑,甚至還憑借這個角色獲得了金球獎影帝跟奧斯卡影帝提名。
這部硬科幻電影在林翰的印象裡面是拿到了六億多美元的總票房,在獎項上面也收割了不少,因此被看中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是他沒有想到率先發出邀請的居然是好萊塢,這可不是原版的小說,主角不是美國人,而且nasa也被換成了中國航天局。
林翰還以為等小說銷售再久一點之後才有人詢問這個電影改編的事情,他並不想讓這本小說被改編得面目全非。
事實上,他曾經想過自己用這部電影來練手,可考慮到1.3億美元的製作成本,他不得不暫時打消這個念頭。
同樣的成本,他可以拍攝更好的電影,用不著拍攝火星救援,《星際穿越》、《地心引力》、《駭客帝國》、《盜夢空間》都是不錯的選擇。
只是20萬美元就想拿到自己電影的改編權,這未免也想得太美了一些。
於是他快速回複郵件說道:“小說的所有版權都在我手上,除了將中文、英文小說出版權轉讓給你們5年以外。具體的商業合作請聯系我的經紀人。另外,要是可以的話,方便告訴一下具體是好萊塢哪家公司想要製作我的電影呢?”
好萊塢的電影製作公司大大小小非常多,其中不乏有一些專門投機倒把的電影公司,他們做的工作非常簡單,那就是成天在小說排行榜上面尋找合適的專案,然後拿到電影改編權。
之後再高價轉手賣給其餘電影公司,本身並不製作,只是哄抬一下價格,賺個十倍甚至更多。
林翰顯然不會為了二十萬美元就賣出去,他並不缺少這二十萬,而是缺少一個跟大公司合作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