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印十萬冊的《我,機器人》順利登陸全國各大書店,在浩如煙海的新書中成功脫穎而出,哪怕沒有好的宣傳,依然爆發出驚人的能量來。
元旦當天,在諸多暢銷新書的圍剿之下,《我,機器人》以2.4萬冊的銷量位居新書銷售榜第9位,這個成績已經讓各大書店的負責人開始轉換起思路來。
能賣出去的書就是好書,不管它究竟是什麼型別的,哪怕是科幻小說,只要能暢銷,那就一定會給出好的位置、好的宣傳來。
所以在1月2號,許多讀者進入全國大大小小書店時發現《我,機器人》居然在牆壁上有海報了,而且銷售位置也被擺到了前面來。
很多隨便逛逛,並不確定要買書的讀者被這麼一吸引,隨手拿起書看了看封面跟目錄之後,也被其中的描寫吸引到了。
“2017科幻年度巨獻”、“萬眾期待的科幻精品”、“史無前例機器人定律勁爆眼球”、“本土科幻的希望”,諸多名頭被加在封面之上,這讓平時很少看科幻小說的讀者們都掏出了錢包。
銷量節節攀升,在新書的第二天就再度賣出去了3萬冊,算上網路預售的那些書,首印十萬冊基本上已經銷售一空!
人大出版社內,趙涵正端著茶杯滿意的看著電腦上面的統計資料,之前出版社內部還有聲音說他精明一輩子,結果要被打眼,可現在究竟是誰打臉還不清楚呢。
“老劉啊,我們倆這也算是成功了一把,終於推出了一本暢銷的科幻小說。你來猜猜,它到底能賣多少本。”
劉軍這會兒是光明正大的來老總辦公室偷懶,他靠在椅背上,無奈的挑了挑眉:“我還真不知道該怎麼預測呢,這完全不是正常狀態。”
趙涵也特別贊同,“這就是一個妖孽,網上預售一週賣了9.5萬冊實體,電子預售2.1萬冊,這個成績要是放在別的作家身上,那全國上市的當天必然會沖上更高的銷量。可林翰偏偏不出名,他的這本小說也不出名。我現在想,那個階梯狀版稅是不是該我們吃虧。”
“趙總,我覺得完全不用擔心銷量的事情,賣得越多越好,現在每天銷量不都在漲嗎?首周銷量雖然不能跟那些五星級作家相比,但起碼能在周榜跟月榜取得一個好成績。說不定啊,還能參與2017年的年度新銳作家評選呢,這是他的出版處女作,就看他們經紀人會不會運作。”
“這你可就不用擔心了,他那經紀人可不是簡單的,我之前稍微打聽了一下,那可是娛樂圈的金牌經紀人,年紀輕輕就能簽下影後跟歌王。”
劉軍這時候來了好奇心,他開口詢問著說道:“既然這個經紀人這麼厲害,為什麼林翰當初還栽了個大跟頭?我不怎麼上網都知道他拍了部大爛片。”
趙涵擺了擺手,“不可說不可說,只要他現在是寫小說的就夠了,其餘跟我們出版社沒有半點關系。我已經讓下面的印刷廠加印20萬冊,希望能盡快銷售完。”
“絕對沒問題,我相信這本書。真不知道下一次看見科幻小說賣這麼多本,到底是什麼時候。趙總,其實我們應該趁熱打鐵簽下這本書的英文版權,你不覺得這小說可以直接翻譯成英文嗎?那些老外肯定會為此瘋狂的。”
“那經紀人精明得很,一開始就明確表明只銷售簡體版權,繁體跟英文還有其餘拓展渠道都另外算。再說了,我們出版社也沒有海外業務,英文版就不去瞎參合,做好自己就行。”
“這倒也是,英文版就看他們會不會被外國出版社坑了吧。”
……
與此同時,林翰現在正在跟陳佳璇商量著英文版的事情,這原本就是英文版的小說,由科幻界的巨擘艾薩克·阿西莫夫所著,英文名字叫做《i,robot》。
如果僅僅是把目光放在國內,那無疑是太短淺了一下,國外才是科幻小說最適合生長的搖籃,相比起國內待開發的科幻小說市場,歐美那邊的科幻小說已經進入到産業化經營時代,是不容忽視的大蛋糕。
對於林翰而言,把英文原版小說寫出來,恐怕還要比寫中文更簡單一些,只需要把那些跟時代不符合的內容修改得跟簡體版一致就行,他甚至之前就已經寫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