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惑:“孔夫子座下七十二弟子,其中有最賢者莫過於十哲。
此十哲中有名子貢者,子貢擅經商,以尊貴之儒士身份操持賤業。
子貢是否誤入歧途?孔夫子為何不制止?或是士農工商之分,本就是別有用心者所為?”
朱重八感覺太解氣了。
士農工商,儒士地位最高。
只要成為了儒士中的一員,往往就能高人一等,甚至是高人好幾等。
果然是別有用心啊!
第四惑:“兩宋之時,有二程朱子降世,儒學昌盛,緣何會先有靖康之恥?
後南宋更是被蒙元所滅,敢問儒家何以使民富國強,何以讓天下長治久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一問接上最開始的第一問。
就等於是說儒家的學說,跟國運長短跟本沒關係。
別整天喊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賢學,為成世開太平了!
都忒娘是忽悠人的。
第五惑:“自漢唐至兩宋乃至蒙元,為官者多為飽學儒士。
可其中貪腐者多如過江之鯽,此是否說明儒學在教化方面有重大缺陷?”
儒家自我標榜太過。
這一問,揭開了儒士的遮羞布。
第六惑:“生而為人,其生存的根本是什麼?人聚而為國,其存在的根本又是什麼?
無外乎吃穿住行爾,此皆要仰仗於農工商三者,可見農工商之重要。
可是儒士卻輕之賤之,此舉算否喝著奶罵著娘?當真是無恥且忘恩負義也!”
第七惑:“孔子曾言以德報怨何以報德?當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公羊家更是提倡以牙還牙,以血還血,與當下之‘仁’字大為相悖。
腐儒言必稱仁,事必稱禮,喪失血性,不分敵我,此乃何故?
事事講仁,時時講禮,是否‘仁’太過之,以致是非不分,敵我不明?”
朱重八看得激動不已。
周芷若則看得眼冒精光。
此時劉伯溫,徐達和常遇春等人匆匆而來。
幾人不知道朱重八,為何匆匆召見他們。
可是幾人來了之後。
卻發現朱重八和周芷若兩人,都在專注地盯著書桌上的一張紙。
看得是目不轉睛。
劉伯溫他們很是好奇,到底是什麼東西。
能如此的吸引人?
喜歡諸天氣運:從鹿鼎記開始請大家收藏:()諸天氣運:從鹿鼎記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