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只能另想法子了。
進入大販後,趕了十天左右的路,才途經一座比較大的城,禾城。
安頓完歇了一天,陳老和大灰留城裡,喬巧帶著不借與春荷往城外的村子裡去,原因是進城時候,經過城外的一個村子,那兒的田是種稻谷的好田。
這日大清早便出城往村子邊的田裡去,見許多的人都是用肩挑水往田裡灌,難道上游沒有水源?
站在田頭,喬巧看了下地勢,下邊的河到上邊的水田坡距也就七八米,河床上的田很平整一大片,也就是說,就這七八米的高度差,上面這麼多的田除了老天下雨之外,只能靠挑水澆莊稼。
喬巧走到一壟翻好的田裡,一對中年夫婦正在往田裡倒挑上來的水,“大叔,大娘,這兒上游沒有水源引不到水過來嗎?”
老夫婦奇怪的望著眼前的小姑娘,漂亮得像瓷娃娃一樣的姑娘,一瞧就是富貴人家的小姐,瞧那陣仗,丫環侍衛伴左右,你到田埂上來為哪般?
“喲,可不是沒有嘛,天不下雨就只能全靠肩挑。”大娘倒了兩個木桶水後,沒心思陪富家小姐閒聊,轉身又往河裡去。
“大叔,大叔……”喬巧還想與中年漢子問點啥,人家理都不願理你,還嫌你礙事。
喬巧看了一下這壟田,整理得那麼平整細緻,應該是用來下稻穀種子的。
就眼前的兩分水田,這麼個挑法,夫婦每人沒個幾十擔水根本就澆不透,這還只是種子田,要是這兒連綿的一大片,少說也得幾百畝,那挑起水來可壯觀啦,不得整一村的勞力都要出動?
就這一個坡坡,想辦法把水引上來呀。
可就這個把水引上來的想法,這一個大村幾十上百年間人們都在思索這個問題,可怎麼個引法?
在挑水夫婦又一轉上來往田裡倒水時候,喬巧說了,“大叔,你們怎麼不想辦法把水往田裡引?”
“小姑娘你一邊去別添亂,三歲孩子都知道水往低處流,你倒是新鮮,水能往坡上走?”大叔給了喬巧些許憐憫眼情,瞧這姑娘,仙子似的容貌,出身也是富貴人家,咋就能腦子不好使呢?
喬巧要是知曉人家這麼尋思她的腦子,估計一口血能噴死。
“其實,這個還真可以,我有辦法。”
聽到喬巧說有辦法,大娘放下肩上的擔子用衣袖擦了擦汗,這大冷天的挑出一身汗也真不容易,很有興致湊上前要往下聽。
挑這麼些年啦,能讓水自己進田裡,誰能沒興致?
“水車你們見過嗎?”喬巧問出來就後悔了,見過就不會是現在這樣兒啦。
挑水的漢子聽見水車兩字,準備往河裡走的腳步收住,也過來要聽聽,“小姐,你繼續往下說。”
水車這個東西在故事裡他們是聽過的,但那都是傳說,這兒怎麼可能有?
說可以,但不能就在這兒吧,喬巧四顧了一下,這說起來也不是一兩句就能解決得了。
夫婦倆交換一眼,會意,大娘熱情相邀,“我們家在前邊的村子,若小姐不嫌簡陋,可到我那屋喝口兒水歇歇,順道給講講水車。”
就這樣,幾人邊走邊聊。
這的村子叫高田村,就因為田比河床高而得名,夫婦倆的丈夫姓紀,叫紀良,媳婦柳氏,紀良的老父親還是高田村的里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