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吶吶原本以為顧恆說“略懂”小提琴是真的,畢竟小提琴、大提琴這種這種樂器,不像吉他只需要簡單,學會兩首入門曲就可以去別人面前裝逼。
大、小提琴是需要長期的練習才可以的,歐陽吶吶從6歲開始練習大提琴,而且都是請的名師,上的專業音樂學校,十幾年才有如今的水平,而這個水平還壓根稱不上有多高
像顧恆這種有錢人,時間寶貴的要命,怎麼可能會去學習小提琴這種東西?頂多就是學過兩首曲子玩玩罷了。
但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很快,歐陽吶吶就聽出來顧恆的小提琴水平非常高,甚至於比自己還要強,一時間頓時有些難以接受
而顧恆並不知道歐陽吶吶的心理活動,第一次拉小提琴的他覺得挺有意思,整顆心全部沉了進去。
而之前離去的觀眾也紛紛重新回頭,並且圍觀的人越來越多,不少老外也是拿起手機開始拍起了眼前合奏的顧恆和歐陽吶吶
隨著副歌部分到來,一個大學生模樣的男生跟著伴奏就唱了起來。
“我愛伱春天蓬勃的秧苗~
我愛你秋日金黃的碩果~”
隨著這個大學生帶頭,圍觀人群中十多個華人面孔也跟著唱了起來,而且唱的聲音越來越大,讓這些老外們紛紛側目.
“我愛你青松氣質~
我愛你紅梅品格~
我愛你家鄉的甜蔗~
好像乳汁滋潤著我的心窩~”
在華國,有不少歌是刻進Da裡的,平常沒事的時候或許想不到,可在一些特殊場合,或者被喚醒某些記憶的時候,這些歌就會沉睡的記憶中復甦.
而恰巧,這首《我愛你,中國》就是其中的代表歌之一
或許這些人唱出來比不上那些專業歌手技巧,甚至有些音準不行的人還會跑調,但此刻都不重要。
這些人或許有來旅遊的,也有在歐洲工作的,甚至可能還有已經移民海外的,可他們依舊在用著自己笨拙且真誠的聲音為這首熟悉的旋律新增上了他們的情感.
顧恆和歐陽吶吶也是感受到了這些樸素的情感,原本只是一個玩鬧,顧恆也只是打算在歐陽吶吶最擅長的領域裝個逼,沒想到一下子燥了起來。
日內瓦的聖彼得大教堂都變成了**城樓.
教堂內的上帝變成了偉人雕像.
一首《我愛你,中國》時長也才幾分鐘的時間,很快就接近尾聲,原本顧恆打算就此打住,但歐陽吶吶卻嗨了起來,音調一轉,就從《我愛你,中國》的尾調變成了《我的祖國》前奏。
好在顧恆對於這首歌的調調也很熟悉,雖然無奈,也只能跟上歐陽吶吶的節奏
“一條大河波浪寬~
風吹稻花香兩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聽慣了艄公的號子~
看慣了船上的白帆~”
又是一次大合唱,所有人在場華人、華裔的情感全部被調動了起來,不少人唱著唱著還有些眼眶紅潤.
這不是矯情,這是源自於血脈裡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