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些捐款幾乎都是那些知名校友,說是捐款,實際上就是一場互利互惠的營銷行為
剛入學的學生就要給學校捐款,雖說不是頭一遭,但建校一百多年以來絕對不多.
能夠以50多歲的年紀成為北大的院長。
劉橋絕對算是一個人精,非常清楚顧恆不可能無緣無故的捐款,沒有順著捐贈的話題聊下去,而是說道:“顧恆同學是有什麼事需要學校方面幫忙嗎?你放心,雖然你本科不是在我們北大讀的,但只要加入了北大,你就是學校的一份子,能幫到的事情,學校一定盡全力幫助你們。”
顧恆看見劉橋這幅淡定的模樣,也就不虛與委蛇了,直接攤牌道:“是這樣的,我雖然今天才24歲,但已經闊別學校和書本已經很久了,在攻讀emba這件事上有些力有不逮,所以希望學校能在這個標準上能稍微寬鬆一點。”
潛臺詞很簡單.
意思就是我水平有限,這次來攻讀emba只是為了鍍金,希望學校能放寬一點條件,能讓自己順利畢業。
聽完顧恆的話,劉橋大致知道了他是什麼意思,旋即開口問道:“顧恆同學本科是哪所學校畢業的?”
“我沒上過大學,本科是自學的。”
這麼一說,劉橋一下子就明白了
國外有很多大學都是那種只要給錢,就能給你頒發學位證書。
國內的情況雖然沒有國外那麼猖獗,但具體情況也是大差不差.
不少普通大學更是會明目張膽的跟教育機構合作,然後收取高額的費用,去招收一些正常範圍內沒法達標的學生去鍍金.
北大作為學府之首,但這種情況也是存在的,只不過比較少而已
很顯然.
顧恆就是這麼一個來鍍金的
看著劉橋那玩味的神情,顧恆繼續道:“當然了,我知道作為學生,這個要求有點過分,所以無論學校答不答應,我都是無條件接受的,不會有半點不滿意。
但我打算給學校捐款1000萬的事,是一個學生單純想要為學校貢獻一份自己力量的願望,所以無論如何都希望學校能夠接受這筆捐款。”
昨天跟陸遠當時就商量過.
自己單純就是一個高中畢業生而已
而且高中畢業已經這麼久了,連高中知識都忘了,emba這麼高階的東西.
顧恆懷疑自己應該很難學到什麼東西.
不過前前後後都了兩百多萬進去了,總不能最後連畢業證和學位證都拿不到吧?
兩個人一合計
那就是捐款.
陸遠讓顧恆稍微捐個百八十萬意思一下,學校也就能明白顧恆的意思了,但到了顧恆這裡,捐款額度一下子就達到了1000萬.
這個數字,讓劉橋都忍不住驚訝了一下.
別看這個數字不大
但北大這5年以來接受的總捐款額度只有40多億
相當於達到了一年捐款了的百分之一了.
隔壁清華雖然在全球高校排名上一直被北大壓一頭,但在捐款數上卻是北大的4倍,五年達到了170億.
一想到這,劉橋也不說話,就這麼直勾勾的盯著顧恆的眼睛.
良久,這才緩緩開口道:“如果顧恆同學是因為這件事捐款的,其實沒有必要,非全日制emba跟全日制mba區別很大,一個月只有兩個課時,絕大多數時間都是講究實際操作。
另外嘛.
學校接受捐款也是有標準的,你作為一個剛入學的學生,一下子就以私人名義捐這麼大筆款項、輿論方面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