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傑姆斯、李思邁兩人相遇後,三人自然而然就結伴而行,海報交流的場所還是比較大的,三人就這麼走到哪看到哪。
蘇飛和李思邁兩人是純粹的好奇,都是第一次參加頂級學會,自然像個好奇寶寶一樣,傑姆斯則是有點像老父親一樣,照看著這倆好奇寶寶,順便充當導遊的身份,向這兩位學生介紹會場的排布以及往年ac的一些趣聞,當然,夾帶私貨地對斯坦福的一些貶低那也是少不了的。
蘇飛也是絲毫不意外,世人皆知,傑姆斯教授最討厭的有三個東西,一是曼寧,二是斯坦福,三是芥末。
傑姆斯教授自稱對芥末過敏,雖然蘇飛也不知道是什麼樣神奇的免疫系統居然會對調料過敏……
三人一邊聊著一邊探索著交流會場。
在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探索後,蘇飛總算明白了傑姆斯教授所說的“他們太想做出成果了”這句話的含義。
得承認的是海報交流這個環節的意義就是摒棄學術等級之分,讓任何人都有機會站在這裡分享自己的想法,讓思想的火花在此處碰撞,就如同兩顆燧石摩擦濺出火花最終燃起熊熊大火一樣,這個環節本身是意義非凡的。
但這個環節本身的性質就決定了,如果在此分享想法的只是個濫竽充數的人,那就不可能有什麼燧石和思想火花,只有雞飛蛋打。
比起之前實驗都沒做,純靠自己瞎想,拿了張導師的邀請函就來參加的韓國小哥,蘇飛看到好幾位更離譜的。
比如說,自稱創造了一種能對文字情感分析的三分類準確率達到99的模型……
要知道現在對情感分析的三分類基本都在70上下,那位攤主敢拿出99的這個資料也屬實太離譜了。
蘇飛甚至都在想,都99了,為啥不直接寫個100,剩個1謙虛謙虛?
結果還沒等蘇飛把這哥們兒的模型看完,被其他大老說了兩句的攤主老哥,直接扯了論文和模型圖就紅著臉熘了。
這一個多小時逛下來,海報交流成了啪啪打臉大會,當然,被打臉的人的確是丟臉丟大了,但至少也是利於他們未來的學術發展的……帶著迷之自信和毫無價值的自以為珍寶的理論進行學術研究,這本身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要知道,在場來參加海報交流的人多少手裡都有點能耐,要麼是蹭著導師的名額來的,要麼是曾經發表過一篇不錯的論文被邀請來的,即便是自費來的,那也是履歷中有著閃光點才能有資格參加。
這些人在未來說不準就會對某個學術領域產生不小的影響,如果他們貫徹著錯誤的想法,那隻能把歪路越走越歪。
而且,在被大老們打臉的同時,收穫那肯定也是不小的。
就比如說某位攤主提出的對小樣本資料的資料增強模型,被某個大老點出了其中的錯誤,順便指點了攤主一二,攤主小哥在重新歸納整理後那就能發一篇不錯的論文。
所以說,有時候是福是禍真不知道,雖然被打臉甚至可以說被打假了,但被指點成真了,白撿了一個成果。
在海報交流會場逛了這麼久,好幾場學術報告已經開始,在傑姆斯教授的建議下,蘇飛和李思邁旁聽了一位麻省理工大學碩士生的學術報告。
聽傑姆斯教授的介紹,這位麻省理工的高材生可是賈斯丁的學生。
賈斯丁是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科院的副院長,在人工智慧領域有著人工智慧女王之稱,影響力堪比曼寧,當然,她並非專攻自然語言處理,所以曼寧還是唯一的皇帝陛下。
麻省理工?
蘇飛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當初某乎上攻擊自己的那位自稱麻省理工的高材生,這讓蘇飛對麻省有那麼一丟丟的偏見,覺得麻省學子是不是會比較高傲之類的。
然後,事實證明,這位在現場做報告的麻省理工的學子也確實是滿滿的高傲,張嘴閉嘴“作為麻省理工學子”抑或者是“作為人工智慧女王的親傳弟子”,驕傲得像只孔雀,在臺上不停來回踱步。
但和某乎上那位只靠嘴皮子的人不同,這位麻省學子的的確確是有著真才實學。
他的學術報告令蘇飛印象非常深刻,長達40分鐘的報告中,這位麻省理工的學子提出了端到端seqtoseq)學習中編碼器和解碼器的重構以及分離的模型構造理論,他甚至拿早期的端到端的迴圈式神經網路舉例,這種極具創造性的理論讓蘇飛眼神一亮,自己的變形金剛就是端到端的編碼器解碼器結構,這個理論其實也能完美地運用到自己的變形金剛上去。
這場報告當然也是蘇飛聽的最認真的一場報告,讓他感到有些不公的是,這篇論文的高創造性不應該只是被放在ac的第一天,感覺這論文的價值是被小看了。
不過,也興許是這位老兄的那桀驁不馴的態度實在是讓ac的審查員都有些看不下去了,才給他減了幾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也幸好傑姆斯教授建議自己來旁聽這場學術報告,才沒讓這篇論文成為蘇飛的漏網之魚。
接下來,蘇飛還旁聽了李思邁和江大的那兩位博士學長的論文,這三人的論文只能說是一般般,的確是很符合被排在第一天的論文水準。
李思邁的論文就簡單地用變形金剛做了一個下游的情感分析任務,基本沒什麼好說的,蘇飛在看的時候都有些犯困,而他的兩位博士師兄也都是類似的簡單的應用型成果,都只是乘上了eo的東風做了點創造性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