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腦競如期舉行。
蘇飛等人早上六點多便醒過來,去食堂吃了個早飯,六人一起步入考場。
這次的腦科學競賽由京大腦科學聯合研究院主導,聯合中科院研究所以及各省級實驗室,再加上一個教育部在背後出錢出力,這個陣容屬實是已經超過絕大多數國賽了,連國內最為知名的挑戰杯也是不及腦競的陣容,其含金量可見一般。
而上午八點,在考場就已經聚集好了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共27支隊伍,在監考人員的安排下各自入場。
這裡的考場是一間間小機房,各支隊伍都會被分配到一間機房,裡面有六臺電腦圍成一圈,方便成員們交流討論。
電腦的ifi直連京大腦院的論文庫,隨時可以檢視任何論文,也能連谷歌學術,在谷歌上查文獻,甚至你都可以用某度,然而這種比賽也沒有人天真到去某度上找答案,現在腦科學領域國內才剛起步,別說是某度了,連論文庫裡可參考的論文都沒幾篇。
八點半鈴聲一響,所有人就開始登陸電腦,下載題目。
從規則上來看,本科生的競賽有兩套題目,9支隊伍隨機抽取兩套題目中的一套。
蘇飛他們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都完全懵逼了。
“人腦機介面bci)技術是目前腦科學領域的一個重大突破,請結合該領域設計人腦機械化手臂自適應控制系統模型……”
“臥槽,這是什麼玩意?”
周東雨一陣驚呼。
“這題目超綱了吧?人腦手臂互動?王正教授從來沒訓練過這種題目啊!”
齊盛也是一陣頭痛,他訓練的時候這麼多生物建模,基本都是圍繞人腦進行,這突然搞一個手臂屬實是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雖然很早就聽說過bci技術了,但讓我們一群本科生做這個……數學建模方面我還是沒什麼問題的,但恐怕演算法設計這一塊很難。”
陸濤把目光移向姜傾雪。
開局天崩!
這道題目直接一個重拳把周東雨和齊盛二人打蒙了,演算法設計和生物建模和之前訓練過的模型完全不一樣。
首先就是如何控制機械化手臂,題目也指定了人腦機械化控制,也就是說必須只用腦資料來控制機械化手臂的自動運轉,那麼問題就來了,要怎麼樣把腦資料轉化成控制機械手臂的訊號呢?第二個問題就是,機械化手臂的學習演算法該使用哪種?他們一直以來訓練的分類演算法絕對不行,因為手臂的動作應該是自由的而非被指定的幾種。
這兩個最難解決的問題就直接落在了生物建模和演算法設計上,周東雨還有姜傾雪這麼個演算法設計的大佬,齊盛就慘了,生物建模就他一個人呢。
蘇飛倒是淡定的很,至於為什麼,他就是個資料預處理的,這些煩心事兒都輪不到他管。
但姜傾雪也不愧是姜傾雪,她閉上眼睛略微思索一番,便想好了對策。
“齊盛,你的建模重點放在手臂的運作機制上,至於人腦訊號和手臂運轉之間的互動直接交給演算法設計這邊,你在設計手臂的運作機制時,在動作這一塊上可以直接找個空閒的同學當模特。”
這裡空閒的同學那自然是指白珊珊。
臥槽!還有這種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