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哪去呢?人物和氛圍裡。於是,我們就能看到北電導演系出身的這批導演的一個共同特點:作品的故事性極弱,全憑人物和意境去支撐。
陳歌就是其中代表人物,電影裡的故事和導演自身私貨結合的不夠好,不夠貼地氣的哲學思考和抑不住的人文關懷充斥電影,講述的重點全都是人物和人性。
除了幾部比較有名氣的,陳歌沒有參與劇本創作的電影,故事性都很差,其中大名鼎鼎的《無極》就是他自編自導的,普羅大眾包括高雲也看不慣……但他的江湖地位已經擺在那了,已經可以不受市場的束縛,更加專注於自我,自顧自講他想的東西就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所以,即便現在的陳歌越來越自嗨,拍一部賠一部,很多資本都恨死他了,但人家掛靠國字頭中影,也根本不愁沒片拍。
馮小炮對陳歌有過一段知名評價:每個民族,都會有這麼兩三位爺,國家再窮也得養著。任務單純,只有一項,要拍就得拍對本民族極具認識價值的史詩,根本就用不著考慮娛樂性,越深刻越有認識價值。這樣的一位爺,你勸他平易近人就等於是害了他。
“叮鈴鈴~”
眼下,這位大爺就給高雲來電話了。
“高董事長,在忙什麼呢?”
陳歌嗓音很低沉,很有磁性,講話速度慢但底氣很足,這是早年間做演員的深厚臺詞功底在發揮作用,有一種老男人的魅力,配合著略帶調侃的語氣,讓人很難不產生好感。
充分說明了只要別提《無極》這倆字,陳導演一向溫文爾雅、彬彬有禮,一副知識分子的做派。你要是提了那就完了,眼睛發紅、六親不認、逮誰咬誰,不咬死都不帶鬆口的……
《少年陳歌》。
高雲一邊在電腦上看著這書的電子版,一邊道:“在看您的書呢,《少年陳歌》,想學習學習,豐富下人生感悟,同時以此為判斷,預測預測我投資《長津湖》能拍成什麼樣。”
《長津湖》是由博納影業集團有限公司、八一電影製片廠等聯合攝製。由陳歌、徐客、林超先,聯合監製、聯合導演,吳晶領銜主演的抗美援朝電影。
影片以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志願軍連隊在極度嚴酷環境下堅守陣地奮勇殺敵,為長津湖戰役勝利作出重要貢獻的感人故事。
沒錯,雲起影視對這部電影進行了參投,高雲再度投資了抗美援朝的片子,也實在是沒辦法,現在特殊時期,大片基本都是上級任務指派的同類主旋律題材。
但高雲能投資這部片子和《金剛川》一樣,不是看中總導演陳歌,而是看重了徐客和林超先。這兩位之前拍過不少主旋律電影,票房和口碑都很不錯。
高雲對這部電影預期不高,他長記性了,讓雲起在稽核方面加大力度,如果再出現之前的問題直接干預修改,只求別重蹈覆轍,虧賺都無所謂。看看書也只是心血來潮……
導演作為電影的創作者,需要有極其豐富的人生閱歷,而導演的個人經歷對其作品往往影響巨大。想要更深入的瞭解導演電影背後的故事,或者想要做一名導演,就需要先從瞭解那些知名的成功導演開始。
閒著也是閒著,高雲正巧剛才會兒功夫看到了陳非,便索性拿起他爹所寫的《少年陳歌》,這本代文學史唯一收錄的自傳體散文,也是影視圈內流傳甚廣的書籍閱讀了起來。
有一說一,文字是真的強,文筆之優美、思考之深沉、情感之細膩,那股靈氣躍然紙上。
高雲越看越覺得陳歌真是入錯行當了。
此時在電話中提起,恰巧間接性的、委婉地拍了陳大導演一個馬屁,正拍到得意之處,談話氛圍驟然熱絡……
“哈哈哈,拙作,拙作罷了。”
陳歌想謙虛,但又壓不住,轉頭誇讚:“比不上你,語文148分,清華北大要特招,我當初語文要是你這個成績的話,早就進北大中文系了,哪裡會去什麼北電呢!”
陳歌最初確實是想做個文人來著,而且對自身文字很自負,1977年恢復高考,他報了名,填的北大中文系,理由非常簡單:我作文寫得不錯。
結果,折了。
後來跑去打聽,人說你作文寫的就不成,別的科目倒還行。
就很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