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在解決心理障礙的過程中是一種經常用到的方法,以物件來區分的話,可以分為有意識催眠和無意識催眠兩種。
有意識催眠,顧名思義就是催眠物件知道自己要被催眠,這種方法的前提就是催眠物件完全的信任催眠師。
因此在進行有意識催眠的時候,催眠師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與被催眠者建立起來一種相互信任的關係。
而無意識催眠則是在被催眠者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催眠,這就需要催眠師能夠準確的把握住,被催眠者精神最為集中的那個瞬間。
為了做到這一點,催眠師大都會在催眠前用一些重複、規律的動作或者詞語去吸引被催眠者的注意力。
簡單來說,有意識催眠就像是傳銷,無意識催眠就像是廣告。一個是取得信任之後,強行把自己的想法灌輸給對方;另一個則是潛移默化的進行心理暗示。
方法不同但是最終目的一樣,都是為了進入被催眠者的潛意識中,讓他認可催眠師灌輸的想法。
賈政經所使用的就是無意識催眠,為了確保成功率,才和邵東喝了半天的酒。
用酒精麻痺邵東的神經,用聊天拉進和邵東關係,用回憶過去讓邵東精神鬆懈下來。
全部都準備好了之後,用煙吸引邵東的注意力,打火機則是催眠的開關。
這一切都做的天衣無縫,唯一失算的就是,他沒想到邵東是個惡魔。事實證明,人類想要催眠一個惡魔的確是很有難度的事情。
邵東倒在沙發上的那個瞬間,他的確恍惚了一瞬間,但是倒下的瞬間就清醒了過來。
立刻明白賈政經對自己做了什麼的邵東,決定陪著他好好演場戲,這樣就不用繼續被當成抑鬱症而被成天監視了。
所以那個因為被拋棄而哭泣的小孩,根本就是他說隨口胡編出來的。只是賈政經卻開始順著這個思路,一點一點的啟發邵東,想要找到那個導致邵東抑鬱的心裡原因。
隨著兩人默契的一問一答,一個由邵東親口胡編、賈政經親手記錄的;無比蕩氣迴腸、催人淚下的,新版三千里尋親記的故事出爐了。
從這個故事裡,賈政經找到了邵東抑鬱的原因。那就是幼年被拋棄,一直想要憑藉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就後找到親生父母。但是成就取得了的現在,卻發現尋親無望,過度失望產生的挫敗感,讓邵東產生了幻覺,進而抑鬱了。
而邵東在這個故事的最後,經過賈政經的啟發和暗示,得知了生命的美好和希望,擺脫了抑鬱症的困擾,再次恢復正常。
兩人各取所需,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鬧了兩天的邵東心理障礙事件就這樣痛快的解決了。
至少現在的邵東,認為這件事已經過去了。
“當你再次聽到打火機的聲音時,你將一掃陰霾重拾信心,3、2、1!”
嘎噠一聲,打火機的火苗冒了出來,賈政經叼著煙把頭湊近火苗。
邵東不知道這個時候該做些什麼,鬼知道在催眠被喚醒之後該是個什麼狀態。這時候多年看片的好處體現出來,邵東在聽到賈政經的話之後就把所有和心理治療以及催眠的影片,全部在在心中過了一遍。
隨後邵東輕輕的哼了一聲,揉了一下眼睛,做出一副好像剛睡醒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