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到了人間之後,以老子之名,居然進了周王朝,當了一名守藏之吏。
多寶道人則化為老子書童,整日跟在老子身後。
而後,老子的名聲便因此傳了出去,以博學而四方聞名。
姜羿這段時間也沒閒著,太上老君在凡間開馬甲,率先開始在人教疆域傳道,開始傳播道門學說。
什麼道法自然,無為而治這些夾帶著太上老君私貨的學說都是在這時候傳了出去,大大影響了周邊的人。
近水樓臺先得月,本就衰敗的周王室率先接觸這些學說,而後賊感興趣。
一番操作下來,他們更為衰敗了。
在這個時候用無為之治,也不知道周王怎麼想的。
自家的師祖在人間開小馬甲,傳播著自己的思想。
姜羿忽然間也對這些來了興趣,要是能立下學說,寫下一部傳世佳作,想來也是極好的。
周王室這邊,是太上老君的地盤,姜羿也不會呆在這兒,和他太師父搶地。
他細細思量了一番,便悄悄來到了東方的齊國。
齊國傳自姜子牙,以姜為姓,這不是姜羿來此的原因。
這時候的齊國或者說未來的齊國,有著歷史上第一所國辦大學,稷下學宮!
當然,那要等到田氏代齊之後才會建立。
不過姜羿覺得,未嘗不可提前將稷下學宮建起來。
當然,在此之前,他還需要攢夠足夠的名聲。
於是,他從周王室開始,一路向東,開始整理自己的學說,也就是道。
他以陰陽為本,走衍化之道,所謂衍化,也就是變化之道,他注重於世界的衍變,世間萬事萬物時時刻刻都在變化,從無永恆之物。
而他的陰陽之道,則囊括了萬事萬物之理,雖為對立之道,卻也是相反相成之道。
就如天和地,光和暗,對立卻統一,亦如天地執行,四季輪換,寒暑交替,冬寒夏熱,月盈則虧,日午則偏,物極必反。
等等等等,這些規律,都是萬事萬物的發展變化,卻又有一定的規律。
一座無名山中,姜羿看著自己整理出來的學說或者是思想,不禁眨了眨眼。
看起來都沒問題,很符合天地萬物執行之理。
但他總覺得不對勁!
而後苦思良久,不禁雙手一拍,道:“這不就是易麼?世界衍化發展為變易,一陰一陽發展對立則是簡易,而萬物雖有變化發展,卻自有規律,這不就是不易嘛?”
而後,他不禁一呆,又想到了貫穿易經的基礎理論易有太極,太極生二儀,二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所以,這就是易經的思想!
姜羿仔細回想了一下,這時候雖有伏羲八卦文王六十四卦傳世,但並沒有一套系統的說明。
更沒有什麼連山,歸藏,乃至周易了!
也就是說,完整的易經,尚未出世!
姜羿想到這裡,不禁眼前一亮。
他想到了易經,發現易經中所言,居然大多都能和自己所學相互對應。
福至心靈間,他的腦海中居然形成了一句句學說。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
隨著姜羿說出此言,便一發不可收拾,一句句話從他的口中述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