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我與陛下的淵緣?”周不疑不用問也知道魏止在想什麼,突然提起了他與曹盼的事。
“聽說陛下早在赤壁之戰時就已經帶著周大人一道上了戰場,周大人當初是怎麼與陛下毛遂自薦的?”魏止一直對自己那錯誤的自薦懊悔萬千,有心要問問如今在曹盼的舊部裡,最受曹盼器重的周不疑,迫切的想著怎麼找個補救的法子。
“我與陛下的淵緣比赤壁之戰更早。是陛下游歷前,我當時是去找陛下救命的。而要殺我的人,是武皇帝。”周不疑把這事道了出來,魏止不過一介寒士,多年前的往事隨著時間的流逝,知道的人越少。
不過,這其中的淵緣,差點讓魏止傻掉了,魏止驚呆地看向周不疑,周不疑道:“怎麼?覺得我很奇怪,為何武皇帝要殺我,我卻去尋身為武皇帝之女的陛下求救?而陛下,竟然真的救了我?”
魏止點頭,想到了一個問題,“那時的陛下幾歲?”
“九歲。”周不疑回答,魏止看著周不疑,腦洞大開地問道:“當初武皇帝為何要殺周大人?額,因為周大人的才能,本事?”
此言一出,周不疑看著魏止的目光有些不一樣了,“猜到武皇帝為何要殺我,那你知道陛下為何救我嗎?”
魏止道:“陛下覺得周大人可用,也覺得武皇帝因此而取周大人的性命有些不公。”
“能道出陛下的的性情來,如此,證明你也不是心裡沒數的人,既然如此,何必心急,想要建功立業,陛下會給你機會的。”
周不疑這般言來,魏止輕輕地笑了,“周大人與陛下一般吶。”
這倒是讓周不疑莫名了,魏止道:“以微觀而識人,難怪陛下會對大人如此器重。大人有能,也值得陛下用之。”
連曹操當初要殺他,曹盼從曹操的手裡救下他的事周不疑都能與他道來,證明這件事,隨著曹操的死,周不疑也已經放下了。
“那你猜,諸葛孔明接下來會做什麼?”魏止拍這馬屁,周不疑似若不覺,提起了諸葛亮,魏止搖了搖頭。不過他很快就知道諸葛亮做什麼了。
入夜時,諸葛亮來了驛站,周不疑已經在驛站的大堂等候,見諸葛亮來沒有半分的驚訝,與之作一揖,“孔明。”
“令主有什麼話讓元直代傳?”諸葛亮還一揖而直言,周不疑道:“確實如此,孔明不坐下聊聊?”
諸葛亮走到了案前,跽坐下,周不疑也在他的身旁坐下了,勺了茶來,問道:“此情此景,孔明可是覺得眼熟?”
昔日劉備與孫尚香大婚,周不疑名為道賀而來益州,他們也曾這般面對面的喝過一碗茶。
“昔日元直前來益州時,你我曾這般喝過茶。”諸葛亮當然記得此事,周不疑道:“陛下有言,意與益州平分江東,此事,孔明以為如何?”
諸葛亮道:“唇亡齒寒,若益州不與江東聯盟,江東若亡,益州焉存?”
“是嗎?孔明以為,益州與江東是相生相存的?果真江東亡了,益州便不複存?”周不疑反問諸葛亮,何嘗不是引著諸葛亮在深思。
諸葛亮幹脆地反問道:“那,元直以為呢?”
“江東是江東,益州是益州。以益州如今的境況,平分江東之地,益州的兵力必將大增。而且,陛下說了,願以荊州所得之三郡表合作的誠意。”
“當然,魏益聯手,非是今日,一切還待孔明平定益州之亂後再議,陛下,只是讓不疑轉告孔明,孔明,趁著益州未定之前好好地考慮考慮。孔明當知,魏以休生養息,得與孔明聯手,要取江東,絕非難事。”周不疑將曹盼讓他帶來的話都與諸葛亮說了,諸葛亮是什麼人,話丟下了,其中的真假,誰能得利,誰有得損,他會想。
諸葛亮看著周不疑道:“元直以為,此計甚佳?”
周不疑道:“那就要看孔明想的是什麼了。”
話至於此,再談下去也無益,諸葛亮道:“貴主之言,亮已知悉。”
“如此,孔明好好斟酌。”周不疑不緊不緩地相送之,諸葛亮作一揖,“元直休息過後,明日就離開益州吧。”
“正有此意,勞煩孔明掛念。”周不疑這般謝過諸葛亮,諸葛亮與之告辭,周不疑相送之,至於諸葛亮會怎麼做,曹盼讓周不疑傳話,並非立刻就要得到諸葛亮的回答。
劉備下葬,號昭烈皇帝,也在此時,諸葛亮興兵南征,迅速平定了益州各郡之亂,那時的周不疑早就已經回到了洛陽。
“諸葛亮孔明其人,果然非同一般。”朝中聽聞益州亂平,荀攸稱贊了諸葛亮一句。
而程昱病重,已經在家靜養,空缺的這一個相位,朝中亦提議再立,曹盼很直接地將墨問提上來。別人想要反對,著實是墨問出身寒門,若非借曹盼之勢,連工部尚書一職都沒有他的份。如今直接躋身入相,反對的人才要說話,曹盼已經開口了。
“朕於上庸郡時,上庸郡百廢待興,其人為朕開渠引水,為朕思養民富田之法,兩季稻穀,蒙其為首領墨家子弟研究而得,還有印刷術,樣樣皆是利國利民之興。朕以功而提其為三省之長官,爾等不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