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這是覺得賈詡回來更有用了,所以才會想要將賈詡弄回來。
“孔明。”鄴城上下都在為即將的大戰準備著,諸葛亮又何嘗不是在關注著漢中與樊城,甚至是孫權的動向。
崔鈞就在這個時候到訪,諸葛亮見了崔鈞面露驚色,“州平。”
“沒想到我還會回來?差一點我就回不來了。”崔鈞笑著與諸葛亮說,諸葛亮道:“鄴城疫疾,我確實擔心你。”
“那你知道鄴城的疫疾是誰救了那滿城近半的染疫百姓嗎?”崔鈞站在諸葛亮的面前問,諸葛亮道:“知道。”
本來要出口的話隨著諸葛亮的一句知道,崔鈞說不出來了。
“昔日於赤壁之時,大敗於前,她都不棄那染疫之百姓,在鄴城之地,她已為魏之尚書令,又怎麼會棄百姓於不顧。”
崔鈞更沒話說了,只能轉了另一個話題道:“今之一戰,你怎麼看?”
“端看誰的速度更快。”諸葛亮是同意劉權在這個時候出兵漢中,關羽以樊城為開始的北伐。
北部各族異動,這個時候曹盼的兵力騰不出來支援曹操,而曹操的兵力幾乎都用在對抗孫權上,張遼守於合肥,徐晃的大軍正往樊城趕來,關羽水淹于禁之七軍是曹操萬萬料所不及的,如此大好的機會,只要捉住了,就能長驅直入,直奔許都。
“不成功便成仁,關雲長水淹七軍而震天下,若因此還敗,盡力而為罷了。”諸葛亮看得很是清楚。
崔鈞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你這樣說,我就更沒話說了。只是,我覺得她一定會成為你最大的敵手。”
“亮之幸也。”諸葛亮難得的一笑,崔鈞……
“這個時候,千萬要小心孫權與曹操結盟,若是孫權倒戈,這場戰你們必敗無疑。”崔鈞指著,“你該明白,孫劉聯盟,早已名存實亡,他們的結盟因為什麼而存在,劉皇叔,關羽,他們都輕視了孫權。”
諸葛亮握緊了手中的羽扇,這也是他最擔心的事,崔鈞道:“你總不會以為我們都能明白的關系,她會不明白。要知道一開始她就用孫劉之聯姻紮下了一根刺。”
“所以我說了,此事看誰的速度更快。”快了,關羽奪下更多的城池,哪怕到時候孫權真的跟曹操聯了手,也無力迴天了。
再快,如曹盼所料,關羽得了于禁的降兵,近三萬之數被納入軍中,糧草供應就成了一個大問題,糧草不足,軍隊斷糧,關羽即自取孫權於湘關的糧米。
訊息被極快的送到了出使江東的司馬末手上,司馬末一笑,不得不說曹盼對於關羽真的很瞭解。
故司馬末得孫權召見時,面對江東的諸臣,司馬末一身朝服不亢不卑的見禮,“見過孫侯。”
“沒想到又是你。”孫權看到司馬末立刻就認出他來。
數年前,送弓長的三名弟子棺木來江東的正是司馬末。司馬末作出一副受寵若驚的模樣道:“孫侯竟然還記小臣。”
孫權輕輕一笑,“你在曹娘子,不,尚書令的帳下,執掌數郡,莫說你,周元直、墨無知、崔子長,如今他們哪一個不是魏王國的重臣。更何況你多年前與江東送過那樣的大禮。”
“此一時,彼一時。孫侯以為呢?”司馬末當然也記得當初他給孫權送的是什麼大禮,此一時彼一時。
孫權輕笑了,“你此番前來所為何事?”
“為大魏,亦為江東而來。”司馬末並不藏著掖著,道明來意,與孫權作一揖道:“關羽以水淹于禁七軍,得於禁攜三萬兵馬歸降,孫侯可歡喜?”
歡不歡喜的,各自心裡清楚,孫權道:“我歡喜又如何,不歡喜又如何?”
“若是孫侯果真歡喜,小臣的話就不必說了,若是孫侯思江東之寧,不妨聽小臣細細道來。”司馬末如今前來是與孫權議盟的,然而態度從一開始就不亢不卑,孫權聽到這裡,“你且說來聽聽。”
“荊州南郡等四郡,孫侯想不想要?”司馬末再次把曹盼早與曹操討到的籌碼丟了出去。
孫權一下子看向司馬末,一白衣郎君道:“要又如何,不要又如何?”
司馬末看了那人一眼,作一揖道:“關羽進軍樊、襄兩城,後方空虛,孫侯若想要南郡等四郡,何不取之。”
“你是讓我與劉玄德毀了結盟?”
“難道不是關羽已經毀了與孫侯的盟約嗎?身為盟友,不問而自取孫侯的糧倉,關羽能取了糧倉,難道就不能取了城池?孫侯還拿他們當盟友,他們果真就拿孫侯當盟友了?”司馬末把關羽做的事一樁樁一件件的提及。
“聽聞孫侯有意與關羽結親,然關羽自視甚高,連孫侯的公子都瞧不上。我家娘子有雲,關羽再能徵善戰,也不過是一個將軍而已,不能與孫侯相比,關羽憑什麼自視甚高,瞧不上孫家郎君?”曹盼吶,從來不輕視她的對手,她想殺孫權,一直都想,然而一直沒有殺到,曹盼雖然遺憾,但她也認了孫權是個有本事的人。
與這樣的人結親,還是原本的盟友,那該是皆大歡喜的事,聽聽關羽拒絕人的姿態,曹盼都想問問關羽憑什麼覺得孫權的兒子配不上他家的女兒了?
孫權原本對這些事就介懷,再聽司馬末道來,陰著一張臉半天不吭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