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也是碰巧,難道要看著你們兩個小姑娘打起來不成?”陸青致雲淡風輕的笑了笑,頗有些少年初識愁滋味的感覺。
六娘子微微的嘆了一口氣,這宅子裡,她行的不易,身為庶子的陸青致也未必好過得到哪裡去。只這般一念,她卻忽然聽陸青致道,“行了,進去吧。”
六娘子抬頭,卻見淺草閣就在自己的跟前了……
※※※※※※※※
第二天一早,六娘子去了月然居請安,可一屋子的人才到了齊,林氏便發話說全部移步去太夫人的陶然居。
到了陶然居,只見老太太早已穿戴整齊盤腿坐在了羅漢床上。一身褐色交領褙子,一條淺褐色的綜裙,花白的大盤髻裡插了一根嵌綠松石花形金簪,瞧著富貴又端莊。而太夫人一旁,則沿床沿坐著一個年不過三十的女子,月盤臉龐,身形豐腴,一件明紫斜襟纏枝玉蘭長襖襯得她富態有姿,宛若一株明豔的石榴花,讓人眼前一亮。
林氏剛一帶著六娘子她們踏進屋,見著那紫衣婦人便是眉眼一沉,隨即立刻扯了笑道,“都道三叔家的姑奶奶最是個得人歡心的,今日我可算是見識了。哪兒有做客的起的比我這個做媳婦的還早的。”林氏說這話的時候小媳婦姿態盡顯,瞧著像是撒嬌,還佯裝忿忿的跺了跺腳。
太夫人立刻指著她笑罵道,“你個潑猴兒性子,在孩子們面前也不正緊,怪只怪我平日裡太慣著你。”
林氏笑著沖三姑奶奶道,“三妹妹你瞧,老太太這會兒就偏心向著你了。”
“三嫂這張嘴就是不饒人。”三姑奶奶站了起來,熱絡的拉過了林氏的手,舉止親暱道,“我先來同老太太請了安,回頭進了三嫂的屋子即便是不出來,老太太也不會惱了。可三嫂倒好,生生的要我把這盤算好的場面給砸了,咱們以後還是要私下串通好了免得在老太太跟前穿了幫。”
一屋子的人因為三姑奶奶的幾句話鬨堂笑了起來,歡愉中,六娘子透過三娘子的肩頭看去,只見堂屋一側還站著兩個眉宇相似的小姑娘。
大的那個大約十一、二歲的年紀,鵝蛋臉,遠山眉,一身束腰束腿的棗紅色戎馬裝倒顯得尤為的另類,可是也襯出了她的英姿颯爽。另一個小姑娘年紀瞧著和七娘子差不多,一身普通的女兒家打扮,粉色的刻絲小襖配了條同色的挑線裙子,梳的是雙圓鬏兒,胖乎乎的臉蛋肉肉的,很有幾分喜氣。
“喲喲,想我上次來宣城還是三年前吧,這一轉眼,丫頭們都長這麼大了。”不等林氏搭腔,三姑奶奶自來熟的上了前,左手攬過了初娘子和三娘子,右手拉過了六娘子,上上下下仔細的打量了一番以後笑著從一旁的丫鬟手中拿過了荷包一一的分了。
“咱們隔的遠,姑母來一趟也不容易,今年是因著你們祖母生日,這才有機會一大家子好好的聚一聚,回頭琪姐兒和玲姐兒可要麻煩咱們初娘子多照顧些。”三姑奶奶雖然是在同初娘子說著話,可眼睛卻不住的往六娘子身上瞟。
初娘子看在眼中,卻是恭敬的福身道,“三姑母這話說的,琪姐兒和玲姐兒隔著日子就會來宣城小住,咱們是自家姐妹,哪裡談得上什麼照顧,就和自己家一樣。”
初娘子話音剛落,林氏便滿意的轉了頭,拉過了一旁的琪姐兒和玲姐兒先是隨禮派了小紅包,然後便敘起了話。
三姑奶奶見狀,轉頭對太夫人道,“嬸嬸好福氣,瞧咱們初娘子,出落的水靈標緻不說,待人處事那也是大方得體的,以後大姐可要省心不少了。”
初娘子聞言,臊紅了臉害羞狀的低了頭。三姑奶奶口中的大姐是陸家長房長女陸貞怡,初娘子定的親便是大姑奶奶陸貞怡臨安表兄家的二兒子吳仲一。
“你個不饒人的,這些話當著小丫頭們的面瞎嚷嚷。”太夫人就喜歡眼跟前這熱鬧的模樣,無奈素日裡林氏是個極講究規矩的,語不大聲,行不大動,每每來太夫人這裡請安,都恨不得弄的靜悄悄的不出氣兒才好,太夫人覺得很是無趣。
難得來了個三姑奶奶這樣的,一顰一笑都張力十足,恨不得讓外園的人都聽到內宅的熱鬧,太夫人雖然出口輕斥,但卻開心得連眼角都飛揚了起來。
第一卷 拈花一笑,無猜脈脈心有意 第二十二章 流華裡楊家女兒
陸三姑奶奶陸貞平今年正好三十整,嫁的是肅北有名的武門之家楊家的小兒子楊顯峰,生了一個嫡子楊世宏,兩個嫡女楊鳳琪和楊鳳玲。
話說當年陸三太爺挑女婿的時候可是煞費了一番苦心的。三姑奶奶是老來女,又是嫡出,當年三太夫人生三姑奶奶的時候已經三十有九了。老蚌懷珠十月辛苦一朝分娩,三姑奶奶落地的時候三太夫人是差點一口氣沒上來就去了的,其中辛苦也只有老太太自己最清楚。
而更戲劇性的是,當時三房日子艱苦,三老太爺差點就要舔著臉去找大房二房求救濟了,結果陸五爺去莊子上收租,因著收成好,所以帶回來了一大筆銀子,解了三房的燃眉之急。是以三老太爺認定了三姑奶奶是聚財福星,從小幾乎是捧在手心裡含在口裡養大的。
當年三老太爺千挑萬選看中了楊家小兒子,原因無外乎是兩個:第一,楊家是武門豪貴,歷代武將頻出,且楊家家規森嚴,兒子無論嫡庶,終生只可娶妻不能納妾,除非成親多年嫡妻未出,那自當別論。第二,楊顯峰是楊家最小的一個兒子,他上面有兩個哥哥,老大十四歲名揚大周國,十六歲邊關平瓦剌叛軍一戰成名,十七歲便襲位楊大人的西保千戶一職,如今更是身居西保守軍佐領,壯年有謀,前途無量。楊家老二也是年輕有為的,眼下是嘉陵關口守禦,為人正直,忠心耿耿。
相比之下,楊顯峰則要顯得黯然許多,當年他資質平平,論文論武皆是不及大哥二哥的,可三老太爺正是看中了楊顯峰的平平之處,如此才能守著妻兒,不用沖鋒邊關拼殺性命。更何況當年陸家攀親楊家已是高嫁,三老太爺真是越看楊家小爺越滿意,楊家也滿意陸家心思簡單不走旁道,這才一拍即合促成了這樁姻緣。
事實上,當年三老太爺是極有遠見的,如今楊顯峰雖然三十有六卻只在寅州城做了個衛千總,但這些年來,他和三姑奶奶卻是夫妻和睦有商有量的,小日子也算過的有滋有味的。
當然,這些長輩之間的彎彎繞繞都是後來三娘子給六娘子惡補的。
話說正當三姑奶奶想著法子討太夫人歡心的時候,遠、致、松三兄弟並肩而來,在去學堂之前齊刷刷的給太夫人請了安。
“要說老太太真是洪福齊天的,咱們家的姑娘是一個賽過一個漂亮,哥兒也是一個比一個俊的。”三姑奶奶見了三兄弟眼光直了直,先是笑著給了每人一個鼓囊囊的紅包,又拉著青遠和青致二人好生的瞧了個仔細。
林氏自然知道三姑奶奶的心思,卻是冷笑著不點破,只不著痕跡的打斷了三姑奶奶喋喋不休的誇語,看著陸青遠道,“還有十天就過年了,楚先生可有說什麼時候給你們放假?”
陸家開的家學,請的楚老先生做老師,老先生念過七旬,生的道骨仙風,門下出了好幾個進士,其中不乏大有作為的,在宣城也是頗有名望的。
“先生說過了今日就放假了。”陸青遠認真的回道,“先生下午就要回餘縣,咱們中午興許就散館了。”
“先生要回餘縣嗎?你父親可知道?”對於楚老先生,林氏還是很敬重的。
“父親知道的,也是父親幫先生備的馬車行禮。”
林氏聞言點點頭笑道,“那你們便早些去,切莫讓先生等著急了。”
“是。”三兄弟齊齊行禮,然後步伐一致的魚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