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五月初五,是唐朝的端午節,又叫浴蘭節,龍舟節,是自唐朝才有的名稱。
在唐朝以前,端午節是一個很嚴肅的節日。
夏至說是因為五月五日節與夏至節氣接近,陽氣最盛而陰氣始生,蟲蠹並興,又是農作物生長發育的季節,氣候溼熱多變,容易滋生瘟疫疾病。
所以古人們對五月仲夏很是重視,透過各種手段消災解禍,有了蓄蘭沐浴、採藥、懸艾、引菖蒲酒、戴長命縷等很多習俗。
再加上從東漢時期,端午節被認為與那位聲名遠播、高風亮節的著名詩人屈原的投水自殺有關,人們用賽龍舟和吃粽子的形式來紀念他。
因此,在這樣一個嚴肅的節日,你也不能大呼小叫很歡快的樣子。
而唐朝統一之後,疆域擴大、國力強盛,文化繁榮,人們已經不在乎那些禁忌了,在皇室和民間的共同推動下,端午節逐漸演變成帶有全民狂歡意義的節日,人們沉浸在吃吃喝喝玩玩樂樂的氣氛之中……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唐朝的端午節才真正具有了後世端午節的文化含義。
……
因著是端午,麟德殿未時一刻將有宮宴,於是乎今日的永安宮沒有往日的規矩,令月等一眾皇子公主也不需要聽夫子講學,可以休息一日。
自然而然的,令月緊緊的抓住了這個好時機,睡到日上三竿才起身,從褥子中鑽出來,慵懶的伸了個懶腰,簡直是神清氣爽!
玉娘等人聽到內寢的動靜,靈敏的捕捉到了公主已醒的資訊,帶著一眾婢子,捧著大大小小的盥洗用具,在門外敲了敲門,得了令月的回應便麻利的領著人進去了。
“公主可真是貪睡,瞧瞧這小臉都腫了些,的虧平日裡沒有這樣睡!”
玉娘看見榻上的小娘子如貓兒一般窩在榻上,憨態十足的可愛模樣,心中頓時有些軟了,但嘴上還是要嘮叨兩句。
令月半眯著眸子被幾個婢子們拉起來梳洗,青絲散亂著,咕噥著問了句話。
“現在什麼時辰了?”
“巳時三刻,日頭已經熱的不行了!”
平日一向最為好動的杜若都有些蔫了,可見這端午的炎熱。
在令月淨面漱口過後,玉娘給令月綰了個漂亮的驚鴻髻,又細細的在其眉間貼了一枚精緻的花鈿,呈桃花狀,金粉色,映襯著少女的容顏愈發嬌豔美麗。
隨後又開始各種敷粉畫眉什麼的,令月心下有些不耐,對玉娘央求道:“好玉娘,這又不是去爭豔,非得這般精細嗎?拾掇拾掇就行了,反正我也不在意這些……”
“這怎麼行,今日可是端午佳節,太液池那邊還有龍舟賽,屆時這人可多了,公主怎麼能馬虎呢!反正,只要有婢子在,就得讓公主周正的過去。”
玉娘手上動作不停,嘴中絮叨著,彷彿有著一種使命感。
換了一身新做的宮裙,令月在宮人們驚豔的目光下走出來含涼殿,朝著太液池走回去,不知道今年的龍舟賽又與往年有何不同……
路經數座宮殿,宮人們皆在不停忙碌著,灑掃庭院,在牆角等潮溼處撒上雄黃,防範蛇蟲鼠蟻,給門楣和堂前插上艾草,以實現辟邪除瘟的願望,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令月本來有些不想去,因為五姐沒來,還是有些懨懨的,說來也奇怪,五姐用了一次那結香花後,醒來彷彿更傷心了,但又不願棄之,說此花神異,仍每日帶著它入睡。
面對李瑜這樣複雜的反應,令月有些拿不準注意,這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但無論怎麼樣,這次的宮宴她是不會參加的,這使得她也有些不想去 但看見阿耶期盼的眼神,她又不忍心拒絕,於是乎應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