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變化很大。
原先大家在用的社交媒體都是qq和部落格,現在部落格已經被淘汰了,轉而登上舞臺的是微博,qq用的人也少了,大家現在都在用微信。
以前大家都是在用電腦,笨重的臺式電腦,家裡有個筆記本都算是不錯的了。
可是現在人們都嫌棄筆記本笨重了,現在最流行用的就是智慧手機,一機在手,完全能抵得上一臺電腦。
這兩年網際網路發展的太快了。快的讓所有人都跟不上了,各大入口網站建設的很快也很完善,自媒體也都發展起來了。
傳統媒體已經式微了,早些年何向東曾經被江一生輿論封鎖過兩次,一次是03年,他還沒紅的時候,還有一個是09年,江一生企圖扳倒向文社的時候。
何向東被人家壓得死死的,現在可就不那麼容易了,自媒體發展太快了,何向東的微博粉絲已經有五千萬人了,他隨便發一條微博就有幾千萬甚至上億的閱讀量。
傳統電視報紙一言決定藝人死活的年代已經過去了,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才華不被蒙塵的時代。
微博、微信、朋友圈、直播網站、入口網站、影片網站,數不勝數。
若是何向東在現在這個年代開辦向文社,或許他就不用足足堅持八年才讓向文社紅火起來了。
也許只要一兩年,向文社就能紅火了,這是一個最好的年代,也是一個最快的年代。
這個時代掩蓋不住才華,能被掩蓋的全是凡俗。
……
何向東這幾年也跟幾大影片網站合作過,也錄制上傳過不少節目,效果都非常不錯。
這幾年向文社發展的很好,這幾年,何向東做了不少節目,有相聲綜藝,也有喜劇綜藝,還有脫口秀,訪談節目。
這幾年但凡是何向東做的節目,他都會帶著高剛龍一起去,高剛龍現在也是一個小角兒了,他在北京已經能獨立做商演了。
雖說離全國乃至全世界做巡演,他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這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年輕一輩的相聲演員,現在腕兒最大的就是高剛龍了。或者說,全中國說相聲的,除了何向東,也就是他了。
這孩子是真的成長起來了。
這幾年向文社發展的也很不錯,現在他們已經擁有十二家小劇場了,分佈全國。
每年的全國和世界巡演都在舉行,何向東是名利雙收。
現在喜歡聽相聲的人越來越多了,喜歡向文社的觀眾也越來越多了,民間的相聲小劇場也越來越多了,優秀的年輕相聲演員也越來越多了。
現在相聲已經逐漸走出低谷期了,雖說沒有真正到達輝煌,但是比之前些年,就已經好太多了。
何向東也甚是欣慰,他這些年沒有白白奮鬥。
在09年何向東第一次出國做巡演的時候,在站在北京國際機場的時候,他的心境就已經發生變化了,他也不僅僅侷限於相聲一域了。
這幾年,何向東除了做相聲節目,他還積極幫助其他傳統藝術發展。何向東在北京開了一家曲藝園子,名叫“玩藝社。”
以前老觀眾去聽曲藝都說是去聽玩藝兒,現在何向東開的這家玩藝社就是以演出曲藝為主的。
這裡面有相聲,有評書,也有大鼓,還有一些傳統曲藝演出,種類非常豐富,這就是傳統的那種老雜耍園子。
聽書軒也一直在做,何向東這些年也投入了不少精力進去,可是聽書軒卻還是不溫不火的,何向東也有些頭疼。
評書不是沒有好演員,也不是沒有好書目,它缺的是一個好平臺。
戲曲節目,這些年也有不少電視臺做過戲曲類的綜藝節目,走的都是創新的路子,戲曲跟歌曲結合,歌曲戲唱,戲曲歌唱,用更流行的方式讓觀眾領略到戲曲的魅力。
何向東也去做過不少檔戲曲節目的主持人,這種戲曲節目一般都是那些不是特別出名的電視臺做的,而且也沒人願意給這樣的節目做贊助。
這樣的節目都是虧本的,也幸好有上面的政策和資金扶持,不然連電視臺都不願意去做。
何向東去做這樣的節目,都是分文不取的。他甘願去做這些事情,他願意給傳統藝術做出貢獻。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何向東覺得這就是他應該要承擔的責任,這也是一個傳統的相聲藝人應該要承擔的責任。
傳統藝術這些年也就相聲有起色,因為相聲界出了一個何向東。
何向東這些年做了不少事情,他沒有變成蜘蛛俠,他也不是超級英雄,他還是那個喜歡傳統藝術,愛說相聲的何向東。
這兩年,也發生了不少事情,張玉樹老先生也辭世了,張玉樹是何向東的恩人,當年方文岐不願意拖累何向東,就去了上海投奔了張玉樹。
張家人悉心照料方文岐多年,沒說一句怨言,他們是真正把方文岐當做是家人一樣看待的。
何向東也是真正把張玉樹當成是家裡長輩的,現在他走了,何向東傷心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