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開始我們賣票的時候,還有人上門來罵的,說我們貪財。我的天爺,這本來就是花錢聽得玩藝兒啊,從舊社會就這樣了,建國後很長一段時間也是按照計時收費的啊,現在怎麼就這樣了啊。”
何向東也是苦笑不已,相聲市場相聲市場,並不僅僅指的是沒人聽相聲,更重要的是沒人願意花錢聽相聲。
向文社最初開張的時候,一整天就三五個觀眾,有時候甚至一個沒有,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沒人願意花錢,後來甚至有人說你給我說相聲,我請你吃飯都行,但買票不行,都有人把買票當做一件丟人的事情了。
至於有人罵他們貪財,這真有過。去年快元旦的時候,也有不少單位出面說是弄一點贈票來,反正票賣不出去,對一個人說也是說,對一群人說也是說,還不如讓他們來給園子裡增加點人氣。
何向東是咬死了,才沒開的這個口子。
蘇小婭聽了張文海的話,美眸微動,黛眉也微微蹙了起來,陷入了思考。房間內幾個人也沒打擾她,何向東和張文海在等蘇小婭的回答,至於郭慶這個白痴就不提了。
半晌後,蘇小婭的眉頭舒展開來,沉聲說道:“看來市場不容樂觀啊,其實越到這種時候,越不能放鬆,不能搞贈票的那一套。”
何向東回答道:“其實我們一直沒有弄贈票,因為拿著贈票來的觀眾他是不會珍惜演出的,隨時會離開說話幹嘛的,這是會影響臺上演員的演出的。”
蘇小婭也道:“看目前這樣的情況,民間的相聲市場恐怕只能靠你們慢慢培育了,要讓觀眾習慣聽你們的相聲,習慣花錢去聽,習慣這是需要花錢聽的玩意,這是一條很長的路啊。”
何向東笑容沉重了幾分,微微點了點頭。
其實在那個時候相聲賣票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在50年代的時候,聽相聲是按照時間收費的,一分錢聽幾分鐘這樣來的,只是後來基本是單位出面弄贈票就慢慢沒了這種意識了。
在這個相聲不景氣的年代,其實相聲界也出了一些很奇怪的觀點,當時的普遍認知就是一段相聲不能超過12分鐘,一旦超過了觀眾就不愛聽了,演員也沒法掌握好了。
現在想想的確是有些可笑,不過這種觀點在當時是很有市場的,大部分相聲演員也的的確確是這麼做的。
其後,何向東和蘇小婭就向文社的具體運營推廣等方式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了,不得不說,蘇小婭是一個很有才華的奇女子,提出了很多非常好非常可行的建議,時常讓何向東恍然大悟,驚豔不已。同時他也對郭慶報以了同情的眼神,喜歡上這樣的女孩,只能嘆一聲路漫漫其修遠兮了。
聊了很久,到中午了,蘇小婭看了一下手錶,說道:“呀,這麼久了啊。”
何向東笑著問道:“蘇同學,你是有什麼事嗎?”
蘇小婭道:“不是,本來是還有一個女同學跟著我一起過來的,前面她說她先去買點東西再過來,結果到現在還沒來。”
“誰說我沒來的?”門口傳來嬌俏的女聲,一個俏麗的身影出現在門口,何向東的瞳孔驟然放大。
“好久不見,來晚了。”女孩巧笑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