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喜突圍出谷之時,天色已經黯淡了下來,已是酉時末刻,五里長的首山谷道中,屍橫遍野,
魏軍的旗幟、帥旗、大纛皆隨意的被丟棄在地上,其中也有不少吳軍將士的屍體,無主的戰馬隨意的在谷中漫步………………………
就連烏鴉也趕過來湊一份熱鬧,不時落到死去將士的屍體上,“呀—呀—呀”的叫著,給整個山谷更添幾分淒涼,
突圍出谷的程喜回頭望著谷中的慘烈場景,仍是心有餘悸,同時還有幾分僥倖,僥倖活著下來、突出重圍,但同時他也知道他要立戰功、更進一步升任左將軍的夢想也隨著此番戰敗一同破滅了,
程喜心中很是苦澀,但也只能無奈吞下了這顆苦果,繼續揮動著手中的馬鞭,讓座下的戰馬加快速度向前狂奔,只剩八百人的步騎混合隊伍逃亡的速度很快,讓原本乾燥的地面捲起陣陣煙塵,
“駕—駕—駕!”………
程喜還是很擔心吳軍會趕上來,將他和這麾下的八百殘兵一網打盡,畢竟窮寇莫追這個守則可不適用於現在,現在只適用另外一條守則那就是乘勝追擊。
因此程喜在沒有吳軍阻擋的情況下逃的更快了,若是換做他的話現在是肯定會選擇乘勝追擊的,這是大多數將領的選擇。
“窮寇莫追”和“乘勝追擊”是兩個戰略原則,分別適用於不同的情況。
“窮寇莫追”意味著在敵人陷入困境或逃亡時,不要盲目追擊。
這個原則的理念是,當敵人處於窮途末路的時候,他們可能會變得非常危險和無法預測。
追擊可能會導致自己的力量分散,給敵人逃跑的機會,甚至可能會被敵人反擊。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保持警惕,採取穩健的戰略,避免冒險。
“乘勝追擊”則是指在取得勝利後,迅速追擊敵人,鞏固勝果,最大限度地削弱敵人的抵抗能力。
這個原則適用於當敵人處於削弱狀態時,追擊可以進一步擊敗敵人,避免敵人恢復力量,同時也可以增加自己計程車氣和戰略優勢。
總的來說,窮寇莫追和乘勝追擊是根據敵人的狀態和戰局來決定是否追擊的兩種相對應的策略。
在實際應用中,主將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權衡利弊,做出明智的決策。
《孫子·軍爭》中說:“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意思是不追無處可逃的敵人,以免敵人情急反撲,造成自己的損失,也比喻不可逼人太甚。
所謂兵者,置之死地後生。
如果把敵軍逼入絕境,敵人就會背水一戰,士氣一定高漲,此時的敵人個個勇如猛虎,就會竭盡全力與你決一死戰,你必然會付出沉重的代價。
如果放敵人一條生路,敵人就會爭相逃命,哪有士氣可言?此時再乘勝追擊,就會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