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德沉吟片刻開口道:“若不是十四年前曹魏時任幽州刺史的王雄派出刺客韓龍遠赴漠南鮮卑山將軻比能刺殺,
想必如今的鮮卑必是能和幽州的魏軍勢均力敵的,甚至實力堪比漢初時的匈奴,那樣我江東與之聯盟想必勝算也能更大一些啊!”
全綜也盛了一碗羊湯飲下肚去,片刻之後又道:“如果鮮卑還是軻比能在世時不曾分裂的鮮卑,那我江東便無異於是在與虎謀皮啊!”
魏太和五年,蜀漢建興九年,吳黃龍三年,蜀漢丞相諸葛亮開始了他一生中的第四次北伐。
諸葛亮遣使到鮮卑,邀請軻比能出兵,與蜀國聯合夾擊曹魏。軻比能覺得這是個機會,就答應了,親自率軍進至北地郡石城今甘肅皋蘭縣西北),準備與諸葛亮首尾相應,夾擊魏軍,這令曹魏統治者吃驚不小。
可是,當軻比能還未採取軍事行動,蜀魏之間的戰事卻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蜀軍因糧盡退兵,魏將張合追擊蜀軍,至木門谷今甘肅天水西南)遇伏中箭而亡,蜀軍安全退回蜀境,魏軍收兵……這也讓準備大戰一場的軻比能無奈地率部回到草原。
雖然軻比能沒有與魏兵交戰,但這一舉動讓曹魏看到了軻比能的潛在威脅,命令大將牽招討伐軻比能。
但是,此時的軻比能的軍事實力已十分強大,控弦之士十餘萬,魏軍不一定勝出。
而且戰火一燃,還會給蜀漢,東吳可乘之機,一旦陷入兩面或三面作戰,後果不堪設想。
因之,牽招受命後,並沒有發兵攻打,而是經密謀,採用了幽州刺史王雄的方案,派殺手出塞,暗殺了柯比能……
軻比能在崛起之時同中原的軍閥一樣,首先將矛頭對準了臨近的單于步度根部。
建安二十三年,曹操派曹彰征討代郡烏桓能臣氐部,烏桓向步度根的兄長扶羅韓求救,軻比能也應邀前來救援。
軻比能見扶羅韓軍容不整,在會談時將扶羅韓殺死,兼併其部眾。
步度根得知後,遂進攻軻比能,但最終被軻比能所壓制,不得已退守太原、雁門,內附曹操尋求自保。
擊敗步度根後,軻比能又進攻東部鮮卑諸部,在魏明帝太和初年,將勢力範圍擴張至遼水一帶。
此時的軻比能依靠強大的武力“複製御群狄,盡收匈奴故地,自雲中、五原以東抵遼水,皆為鮮卑庭”,將檀石槐死後的鮮卑大部整合起來,成為漠南地區的最為強大的勢力。除武力之外,軻比能還利用同中原地區的關係來增強實力。
軻比能的控制範圍毗鄰幽州,袁紹時期,大量中原人為躲避戰亂逃往軻比能之地,他們為軻比能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制度,“教作兵器鎧楣,頗學文字,其勒御部眾,擬則中國”。
曹操擊敗袁紹後,軻比能轉而親近曹操,透過閻柔進貢馬匹、牲畜等物表示臣服。
曹魏建立後,已經崛起的軻比能又進一步同曹魏交好,不僅送還逃亡鮮卑的中原百姓一千五百餘戶,還與曹魏在邊境進行互市,曹魏封其為附義王。
獲得曹魏的支援後,又進一步增強了軻比能在北方草原的影響力。
不過隨著軻比能的實力增強,對曹魏的威脅也在不斷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