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方則是長出了一口氣,趕緊叩首拜拜謝道:“大司馬仁義啊,僕等多謝大司馬不殺之恩!”
另外一名千人督則是執軍禮繼續勸道:“大司馬不要相信那些無稽之談,世人傳言說什麼重誓不得違背,違背必遭天譴這都是那些愚昧之人傳出來的,當不得真的啊!”
全琮望著天邊的夕陽,捋鬍鬚淡然一笑道:“本將比汝等多活裡這麼多年,難道還不知道誓言之重?此事汝等無須再多說什麼,
本將意以決,就給他們一條生路,汝等切記不可為了功勞和私仇陽奉陰違違背將令,若汝等真的那樣做了,那可真的就是我江東軍人的恥辱了。”
兩名千人督羞愧難當的紅著臉執軍禮道:“諾,大司馬的將令僕等必定遵從!”
全琮點點頭,隨即擺手道:“好了,汝等也去另外幾門幫其他弟兄罷,不必再呆在此處陪本將了。”
兩位千人督領令而去,全琮隨即又上前將還叩首在地董方挽著小臂扶起畫餅道:“董將軍快起來吧,只要董將軍和諸位弟兄日後能為我江東建功,陛下和本將都會對將軍不吝賞賜的。”
董方欣喜的抱拳道:“末將代手下的弟兄多謝大司馬!”董方先前還擔心自己是降將被冷落,
日後不會再受重用和提拔,片刻之後全琮卻是給了他一個好的承諾,但這也還只是停留在口頭上的,還沒有落實,得聽其言而觀其行才行啊!
董方不假思索的又抱拳道:“只有陛下和大司馬願意給僕等這個機會,僕等願為江東建功,做江東的張文遠!”
董方知道即便是他如此表態,也很難得到多疑的江東之主孫仲謀的信任,畢竟孫權即使是對自己人都是很多疑,哪怕是陸伯言這樣的人物也是如此,
雖然說他也知道魏蜀吳三國的武將中有不少的降將,都是兵敗從敵國投過來的,也不乏受器重的降將,就是不知道他有沒有這個運氣做一個受器重的降將了,
在漢末三國時期,降將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群體,也即在魏蜀吳三國的武將中,都有不少降將。
比如在蜀漢武將中,王平、姜維等人,就是出自曹魏的降將。
再比如曹魏五子良將中,張遼曾是呂布的手下,張合曾是袁紹的手下。至於關羽大意失荊州後,傅士仁、麋芳等人則投降孫權,以降將身份來到了東吳,
當然,同樣是降將,大家最後的待遇和成就自然是各不相同的。比如傅士仁、麋芳來到東吳後,幾乎就沒有受到重用。
再比如於禁回到曹魏後,更是遭到了魏文帝曹丕的羞辱。
姜維是曹魏天水功曹姜冏之子,姜維年少喪父,侍奉母親,崇拜儒家大師鄭玄。
進入到三國時期後,姜維在魏國為官。
公元228年,蜀漢丞相葛亮北伐中原時,姜維受到猜忌,不得已投降蜀漢,得到蜀相諸葛亮重用,也即得到了諸葛亮的栽培和悉心培養。
公元234年,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開始在蜀國軍中嶄露頭角。
張合在東漢末年曾參與平定黃巾起義,歸降袁紹後,張合擊破公孫瓚有功,遷寧國中郎將。
參加官渡之戰,被曹洪擊退,隨後投降曹操,授偏將軍,是一個多次投降的降將,
自此之後,張合跟隨曹操攻取河北,跟隨張遼定淮南,跟隨夏侯淵平涼州,跟隨曹操奪漢中,屢建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