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人頭大小的石塊不斷向城樓上飛去,雖不是連發的投石車,但數量一多也會對城樓上的魏軍造成一些傷亡,
南門城門洞中,吳軍兵士正在用連夜從附近深山中砍來的巨大撞木猛烈的撞擊著城門,其它三門也是一樣,隨著時間推移,從大梁河引來的護城河水開始慢慢變紅,
一名吳軍都尉在城門洞中與吳軍兵士一起扛著巨木撞擊著城門,還不時的大聲命令道:“給我狠狠的撞,用力撞,撞快了諸位皆有封賞!”“砰—砰—砰”沉重的撞門之聲不斷,
鐵燁木製成的城門還是很結實的,上面還包裹著鐵皮,就算用火燒在短時間內也難以被燒壞,吳軍已經撞了一個小時的城門了,但還是難以被撞開,
半個時辰後,全琮率領中軍及諸將趕到了城外,吳軍營寨早已立了起來,
全琮策馬直入寨門,直到中軍大賬方才停了下來,翻身下馬,沒有在帳門前過多停留,直接入帳在正中跪坐了下來,將腰間的佩劍放在一旁的劍架上,
若不是千里奔襲,搞突襲,像這樣的攻打堅城的戰役,大軍紮營便很有講究了,大軍行動基本上只走半天,剩下的半天時間全部用來安營紮寨);大軍到達斥候預先偵察好的適合紮營地點。
經過半天行軍千萬別以為古代軍隊行軍一走走一天,到天黑的時候隨便找個地方臨時紮營,如果這麼做那叫找死。
確定駐紮地點之後,主將會下令斥候和精騎帶著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色旗,按東南西北方位,圈出大軍可以活動的安全區域;同時下令所有官兵紮營、打獵,放牧、打柴不能超過旗幟圈定的界線。
明確安全區之後,大營裡開始忙活:
大軍到達紮營地點後,主將會下令一部弓上弦、刀出鞘,向敵軍可能來襲的方向列陣警戒。
可能對面啥也沒有,但這支部隊務必如臨大敵不能鬆懈!因為紮營是全軍最混亂也是最脆弱的時候,這會兒敵人如果禿然出現,等待唐軍的將是滅頂之災。
警戒部隊派出去之後,大營中的各部長官開始清點人數。
如果士兵點名未到,這個時候會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士兵掉隊。那麼長官會讓所在的本隊的都伯和伍長吳軍最小單位是伍,每伍5人,領頭的稱伍長。)帶著馬匹或者駱駝去尋找掉隊計程車兵。
第二種情況是該士兵畏戰當了逃兵。這時候長官會通知虞侯和外圍遊弋的精騎抓捕;逃兵留下的武器交回後勤,食物分配給其他士兵。
清點完人頭接下來是清點武器裝備。
如果有士兵的甲冑和武器出現破損,要立即修補;如果出現甲冑和武器遺失,要記過,按照軍法處置。
同時後勤人員要清點軍中存糧,統計路上的損耗以及是否有遺失情況。糧草是大軍的命脈,一旦軍糧告急,那仗也就不用打了。
這些七七八八搞完,接下來是檢查作戰的戰馬,馱物品、裝備的馱馬和毛驢的情況。
如果發現這些牲畜出現傷病,要趕緊處置;如果傷勢嚴重,或者是因為士兵操之過急鞭打導致牲畜受傷,火長要被追究責任;同時趕緊叫獸醫醫治。
營寨的結構,分平時和戰時,平時空曠地形上一般會結方形營寨。
地形狹窄時,一般會結六邊形營寨。
身處有屏障地形,一般會結半月形營寨。
總之根據不同的地形地貌,會選擇不同形式的營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