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裡,天氣不是涼而是變得有些冷了,親衛走進大帳中,關心的道:“大司馬,夜間天寒,僕給您拿了一件大氅過來,僕這就給您披上吧。”
全琮點頭,親衛給坐在火堆旁的全琮披了黑狐大氅,全琮感覺身上又暖和了一些,更能抵禦這個環境的寒意,
這時的人們在冬季到來時,常常以“裘”來抵禦嚴寒,“裘”即皮毛大衣,毛朝外,皮朝內,顯得美觀,當然了,講究一點的貴族認為野獸的皮毛顏色單一,就在裘外罩上裼衣,也叫中衣,可以增加服飾的美感。
穿裘衣還是一種禮儀,不能亂用,《周禮》記載:“司裘掌為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
“大裘”是供給周天子祭祀天帝、五帝的禮服,以黑色羊皮製成,不加以花紋修飾,代表質樸之意。
製作裘衣的皮毛有很多種,如狐裘、熊裘、狼裘、貂裘、羊裘、虎裘、豹裘、鹿裘、犬裘、兔裘等等,其中的狐裘、豹裘最為珍稀,羊裘、犬裘、兔裘較為普通。
鹿裘屬粗劣之裘,但又不能亂穿,鹿裘接近白色,常常用來做喪服,還是隱士的專用服飾。
古籍中說:“孔子游於太山,見榮啟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帶索。”榮啟期就是春秋時期著名的隱士。
春秋時期,王公貴族以獸皮禦寒極為普遍。
《呂氏春秋》記載:衛靈公大冬天派人開鑿池塘,大夫宛春勸諫說:“天氣寒冷,徵發民眾,這會傷害老百姓的!”
衛靈公說:“天冷嗎?我怎麼沒感覺?”宛春說:“公衣狐裘,坐熊席,陬隅有灶,是以不寒。民則寒矣。”
——您穿著狐裘大衣,坐著熊皮褥子,身旁還有火爐子,你是不冷了,可是百姓沒有這些,當然很冷了!
但武將在秋冬季穿戴上盔甲後外面只能套上戰袍、大氅之類的寬大袍服,古代武官盔甲多是皮革類,經不住日曬雨淋,套件袍服起個保護作用。
再就是斗篷也不是為美觀而穿,行軍不是走到哪都立營帳的,露宿是常事,斗篷一裹就是被褥。
全琮又將今日的軍報仔細看了一遍道:“連平郭這樣的遼東重鎮都能幾個時辰就拿下來,看來遼東經歷數次大戰之後真是傷了元氣啊!但即便是這樣,在攻襄平城時本將也要親自督戰,務必要速戰速決,以免夜長夢多!”
漢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四月設平郭縣治所位於今遼寧蓋州市區附近),屬遼東郡。是遼東第二重鎮。
東漢初平元年190年),公孫度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將遼東郡分為遼東、遼西、遼中3個郡,平郭縣屬遼中郡。
待看完軍報後,全琮又繼續拿起記載著雞林國相關之事的竹簡看了起來,直到深夜方才歇下,
從樸氏始祖赫居世卵生天降、昔氏始祖脫解卵生漂海而來,到金氏始祖天降金櫝,新羅王族三姓神話疊加在一起,使其君權神授、法統純正之意完整呈現出來。
內政既已整備妥當,外交也須煥然一新。四鄰勢力錯雜,局勢不容樂觀,雞林國的策略是遠交近攻。
東漢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也就是儒理十七年秋,漢朝樂浪郡下轄的華麗、不耐兩縣連謀,出動騎兵進犯雞林北境。
這時,貊國的出場,“貊國渠帥,以兵要曲河西,敗之。”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出版的譯註,只是將其翻譯為貊國的渠帥率領軍隊在曲河的西邊等待,並將他們擊敗,
這句話的意思是貊國軍隊在其首領的統率下,在曲河以西半路截擊漢朝騎兵,並擊潰了他們。透露出的歷史訊息是,貊國提前掌握漢軍動向,並且是一次高階別軍事援助。
隨後新羅與貊國的結好就是順理成章了。第二年,貊國首領還將狩獵所得禽獸獻給儒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