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因屬國烏桓的首領貪至王率軍向公孫瓚投降,公孫瓚又被提拔成為中郎將,加封都亭侯,駐守遼西屬國。
此後的五六年間,公孫瓚常與胡人發生爭戰。
漢靈帝中平年間184年—189年),公孫瓚與張純、丘力居等人遼東屬國石門交手,張純等大敗,公孫瓚追敵過深,後方無援,在遼西管子城被丘力居包圍。
歷經二百多天,兵困馬乏,彈盡糧絕,雙方損失慘重。
公孫瓚被朝廷任命為降虜校尉,封都亭侯,兼任屬國長史。
公孫瓚鎮守邊境,奮勇殺敵,經常鏖戰至深夜,敵寇畏其名聲與英勇,無人再敢侵犯邊境。
初平二年191年),青州、徐州的黃巾大舉入侵渤海今河北省滄州市南皮縣東北),約達三十萬人,欲與黑山賊軍會合。
公孫瓚帶領兩萬的步卒、騎兵,於東光之南大破黃巾,斬首了三萬多人。
公孫瓚趁敵人逃渡黃河之際發起進攻,再次擊敗黃巾。
死者數萬,公孫瓚軍隊生擒敵方七萬餘人,物資數不勝數。
從此公孫瓚威名遠揚,正逢董卓率軍到達洛陽,令公孫瓚接任奮武將軍,封薊侯。
公孫瓚自持兵力強大,便放縱自己的部隊,多次掠奪百姓,而劉虞則對百姓十分仁愛,二人政見不一,在對待胡人態度方面經常產生分歧。
關東義士聯手征討董卓,董卓脅漢獻帝劉協西走長安。
劉協欲東歸洛陽,命劉虞之子劉和逃出長安以求劉虞組織軍隊相迎。
袁術想利用劉和來威脅劉虞,從而協助自己,於是在半路將劉和扣押。
公孫瓚知袁術有稱帝野心,所以多次阻止劉虞派兵。
之後公孫瓚又怕此行得罪袁術,派自己的堂弟公孫越率領大批軍馬向袁術示好。
私下裡又讓袁術繼續監禁劉和,企圖兼併劉虞的軍隊。
因此公孫瓚與劉虞隔閡越來越深,劉虞為緩和關係多次邀請公孫瓚赴宴,但公孫瓚認為劉虞設鴻門宴,於是推脫不去,公孫瓚與劉虞嫌隙越來越深,無法消解。
孫堅在陽城抵抗董卓的軍隊時,袁術命令公孫瓚堂弟公孫越前去援助孫堅,但公孫越不巧被箭矢射中去世了。
公孫瓚大怒,認為他堂弟之死是袁紹導致的,親自率軍討伐袁紹,冀州各郡也都紛紛叛離袁紹而轉奔公孫瓚集團。
袁紹聞訊,急忙派公孫瓚的另一個堂弟公孫範前去擔任渤海郡太守,以示友好。
公孫範赴任後就倒戈向公孫瓚,幫助其佔領青州、徐州,使得公孫瓚的軍力日益強盛,公孫瓚與袁紹也因此結怨。
喜歡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請大家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