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又夾起一片醬牛肉放入口中有些憂心的道:“若是當初武帝對涼州的政策能柔和一點,又何至於此啊,
說起來父親與涼州也很有淵源啊,父親當初也曾受命出征涼州,
只可惜這時候我魏國與涼州胡人之間的仇恨矛盾早已激化,已不是一朝一夕間就能挽回的了。”
柏靈筠夾起一塊的豆腐放入孫魯班的漆碗中緩緩開口道:“妾以為夫君現在無需憂心這些,只要先攻佔蜀國,再鞏固涼州甚至更遠的西域、剛柔相濟,如此必能徹底安定北方。”
曹爽將筷子放下感慨道:“哎,說到底還是當年的對涼州之策不得人心,手段太過陰暗,盡派校事府中的殺手去做些暗殺之事,
雖有奇效,但不能持久,這是下策啊,才導致涼州之地城池屢遭胡人報復,甚至還引多次蜀軍入境,由此可見大魏對涼州之策有多失敗了!”
魏國為何會在少數民族扎堆的涼州會如此不得民心?說起這事來曹爽也很尷尬,主要是當初武帝做的太過了,在這一點上蜀國、吳國都比它強上很多,
看看它的治異政策就清楚,曹魏對待少數民族策略其實一直都是採用狡詐陰險的手段。
首先就是廣為人知的暗殺,這也是曹魏對待勢力較為強大的少數民族所一貫採用的制裁方式。
例如當時的鮮卑族在首領柯比能的帶領下日漸壯大,而為了對付柯比能,曹魏居然採用了刺殺這種卑劣手段,即:“遣勇士韓龍刺殺比能,更立其弟”。
而對於普通的、勢力較為弱小的少數民族勢力,曹魏則是一般秉承製衡、離間的手段。
即:“乃先構離之,使自為讎敵,互相攻伐”。
總之就是使得其內部越來越混亂,而當時機成熟之後,曹魏則會輕易出手拿下他們。
在拿下這些少數民族之後,曹魏會採取一個措施,那就是將他們強制內遷。
目的有兩個,一個就是將他們置放於自己監管之下;再一個則是促進中原經濟復甦,畢竟人口是拉動經濟的一大助力。
總而言之,曹魏對少數民族的認識非常刻板,所以手段也比較低劣。
而這樣一系列的手段,或許可能會起到一定效果,遏制住甚至是消滅少數民族政權。
但這終究不會是什麼長久之計,因為如此手段用多了就不會再奏效了,當看到有幾個例子亡於曹魏手段之下時,其他少數民族對於曹魏的狼子野心,自然也會是心知肚明。
而在涼州的羌族自然也是如此,試問他們還會在曹魏的控制下,坐以待斃嗎?顯然是不會,他們勢必想盡一切辦法反抗的。
魏國如此,蜀國則與它恰恰相反。
其實早在諸葛亮還未出山,在他與劉備隆中對的時候就已經提出了對待少數民族的方針,即:“西和諸戎,南撫夷越”。而從這八個字,即便是蜀漢政權建立後也一直都是貫徹的。
在劉備死後,蜀漢政權不穩,南邊豪族遂勾結蠻族叛亂,諸葛亮於是先將這個治異政策先是運用到了平定南蠻之上,我們在看諸葛亮當時處理南蠻的手段也可以看出,他是攻心為上,善待他們,總之一個字那就是“和”。
而在對待羌人涼州)方針上,蜀漢也是如此。
羌人從蜀漢對待南蠻的政策來看,對蜀漢也是更加具有好感度的,至少相對曹魏來說是這樣。
蜀漢對羌人的“和”體現在很多地方。
比如在諸葛亮北伐屯田的時候,“亮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
對於前線涼州,蜀漢北伐軍隊並不是用以戰養戰這種手段,而是搞“軍民魚水情”,紀律相當良好,不侵奪當地的農田和糧食。
又比如蜀漢雖從未佔據過涼州,但卻設定了三任涼州長官。
而這三任涼州長官,除了第二任魏延,不管是第一任的馬超,還是最後一任的姜維都與涼州有密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