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綜繼續開口道:“只怕他不是真糊塗而是裝糊塗罷了,畢竟若是此事能由他一手促成,
他也能在史書上留一個好的清名,為天下請命的好名聲,他一個儒生怎能不想要這些?”
曹爽想了想又道:“也不能完全怪程季明,這些年校事府內部也出了很多像盧洪、趙達這樣的蛀蟲,方才讓他們有此機會建議朝廷廢校事府,日後還得對校事府加強整頓、約束才是。”
楊綜繼續道:“僕都記下來了,明日便開始清理校事府內部的蛀蟲,位卑而權重的官署難免會有這樣的弊處,不過對那些世家大族來說這只是一個藉口而已,若是沒有此事,他們也會再尋其他由頭的。”
當年在曹魏陣營中,曾流傳著這麼一句話:“不怕曹丞相,卻怕盧洪與趙達。”
而盧洪和趙達兩人,就是校事府之中的校事官,他們相當於後來西廠汪植的地位。
那這個組織究竟有多厲害,以至於讓人產生的畏懼更勝曹操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有一次,尚書郎徐邈在酒後稱自己是聖人,而這件事被校事官趙達透過耳目聽到了。
得知訊息後,趙達當即告訴了曹操。
曹操聽後十分生氣,畢竟強勢如曹操都不敢稱自己是聖人,你徐邈算什麼東西?
於是曹操當即下令,讓人將徐邈收押入獄。
若非後來有人向曹操說好話,稱徐邈這是醉酒之後說了胡話,而且畢竟徐邈於曹魏有功,功過相抵,曹操才沒有和徐邈多加計較。
不僅是徐邈,連東漢末年的大臣崔琰與毛玠,都曾被校事告發而慘受牢獄之災,要知道這兩人都是曹魏的有功之臣,在校事的告發下,竟然命喪牢獄之中,可見校事一職的恐怖所在。
縱觀曹操一生,其雖善於用兵屢摧強敵,但亦時常遭逢部下叛亂、政敵暗殺之事。
曹操所經歷的叛亂與暗殺雖然都被及時平定,但考察其發生時間,無疑都是出現在如征討徐州、官渡對峙、漢中爭奪戰等敏感時期,給曹操本人及後期建立的魏國都帶來極大的隱患,
所以對曹操個人而言,設立一套能夠時時監察百官、消除叛亂於萌芽的特務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應該說,建安末年的耿紀、魏諷密謀起事只是漢臣的最後反擊,自官渡徐他之後軍中確無行刺之事,這也算是校事設立後的一個明顯效果,即至少保障了曹操本人的安全。
但校事的危害性也十分明顯:盧洪、趙達二人的隨意構陷,顯然證明程曉替曹操辯白的“檢御有方,不至縱恣”這一抑制措施僅僅是一句空話,“不畏曹公,但畏盧洪”一語也可看出軍中已是恐怖氣氛蔓延。
後來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繼位魏王,隨後他逼著漢獻帝禪讓,自己登基稱帝,建立魏國。
建國之後,曹丕繼續用校事來威懾與駕馭臣子。
要知道當年一個校事劉慈,就對曹丕告發了上萬次,可見校事一職管轄範圍之廣,權勢之大。
當然世間哪有那麼多不臣之事,大多都是校事誇大其詞,或者憑空捏造而來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潁川太守高柔向曹丕進言,稱校事告發多有不實,而且曹丕曾下令要處死被告者而賞賜告發者,所以他建議曹丕取消這項法令,以免無辜人受害。
因為校事是要監察百官,所以曹丕雖然採納了高柔部分建議,但卻沒有取消校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