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到得門樓下的柏靈筠微笑著轉身溫柔的道:“夫君如今真是比前些年看得通透許多,畢竟古往今來能如武帝那般善終的權臣可是沒有幾個,若是過分在乎別人的看法、束手束腳的話必然很難得到一個好的結果啊!”
曹爽笑著點頭道:“靈筠說的對,若是在臨危之時還要過分看重天下人的看法,那必將會使自己束手束腳,不能成大事,最終導致更大的敗亡啊。”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權臣篡位要追溯到夏朝了,這就是有名的太康失國,太康是夏朝的第二位帝王,是夏啟的兒子,太康由於沉迷打獵,不理政事,
夏朝被有窮氏部落首領后羿這個權臣篡奪了政權,后羿後來又被自己的手下寒促篡了位,最終太康弟弟仲康的孫子少康奪回了夏朝的政權,重新恢復了夏朝。
到了東周春秋和戰國)時期,權臣篡位達到一個小高潮,比較著名的有晉國的三家分晉和齊國田氏代齊,
晉國的韓氏、趙氏、魏氏三家大夫瓜分了晉國國君的所有土地,廢除了晉國,成立了三家新的諸侯國,並得到周天子的承認,齊國大夫田氏篡奪了齊國國君的權勢,放逐齊國國君,田氏到代姜氏,並且連國名都不改,若是過於在乎世人的議論、道義,怎能幹成這些大事呢?
元狩六年,霍去病英年早逝,漢武帝痛心疾首,比死了兒子還難受。這漢武帝對霍去病那可是真愛,所以愛屋及烏,開始提拔霍光。
值得一提的是,霍光還是個帥哥,長得眉清目秀的,漢武帝就讓他做個郎官留在身邊,當自己的跟班。
在之後服侍漢武帝的二十多年間,霍光創造了一個吉尼斯紀錄,那就是他沒有犯過一次錯誤。
按時打卡,上班從不遲到、早退;工作一絲不苟,上邊的檔案他都反覆檢查好幾遍,二十年來經他手的檔案竟沒有一個錯別字;從不拉幫結拜,不養門客,不行賄受賄,撿到一個銅錢都要打個報告交上去。
霍光謹慎到什麼程度呢?舉個例子,每次他從住宅走到官署要走多少步,從官署門樓走到官署內走多少步,他都按制度,分毫不差,幾十年如一日。
霍光這麼勤勤懇懇的工作,肯定有一天會傳到漢武帝的耳朵裡。漢武帝知道後,覺得霍光是個人才,先後任命霍光為奉車都尉、光祿大夫。
這樣,兩年之內,霍光從一個跟班兒就升任帝國高官。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漢武帝臨終之前以周公輔成王之例,讓霍光小兒子劉弗陵。
從這裡我們還不能確定霍光是裝出來的,但至少可以肯定,霍光這麼做也是被逼出來的。
大家想一想,霍光來到長安這個一板磚掉下來砸死好幾個帝國高官的地方,肯定得處處小心,而且他還是個關係戶,最主要的是他這個關係戶的靠山霍去病已經死了,他能不夾著尾巴做人嘛?
人家衛青當年身為大將軍,姐姐是皇后,外甥是太子,見了自己姐夫還戰戰兢兢的,不敢說錯半句話。
那麼當霍光大權在握是,他表現得怎麼樣呢?還是這麼老實嗎?答案是否定的,他雖然對漢室中興立有大功,但亦是漸漸的背離了原先的初衷,
大家對霍光最爭議的在兩個方面,
一個是他行廢立之事,廢昌邑王劉賀改立劉病已。
沒錯,就是那個前段時間在南昌的海昏侯。
此君在位二十七天,造惡一千多條,平均每天將近五十條,真不知道這個老兄皇帝是咋當的。
人家霍光二十多年,一個錯都沒犯過,這訊息傳過去,估計霍光都崩潰了。
於是霍光奏請上官太后廢了劉賀,這才有了大名鼎鼎的漢宣帝。
但是後世的一些人認為,霍光行廢立皇帝的事,其實是給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制造了一個造反的好由頭。
在後來的一千多年的時間裡,一大堆人打著伊尹、霍光的招牌進行造反,行伊尹、霍光之事,例如,董卓廢漢少帝劉辯、立漢獻帝劉協,
霍光另外一個有爭議的地方,是他包庇自己妻子謀害漢宣帝皇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