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沈笑著道:“我等今日能買得起成都的好宅子,可是全虧了陛下今日的賞賜啊,若不是如此我等多半還要積攢個一兩年的才能買上這麼好的宅子,若是還在西平郡,以我的那點積累,在成都繁華地段買下五“區”住宅都還是綽綽有餘的。”
不過到了唐朝可就沒這麼幸福了,初唐時期還好,長安宅子的價格還正常一些,
唐朝時期——普通百姓想買一線的商品房?比登天還難,尤其是到了盛唐的時候,
印象中,唐朝是中國古代最為強盛的王朝之一,殊不知唐朝的房價也是高不可攀,幾乎不亞於現在的購房壓力。
唐朝買房有多難?來來來,白居易瞭解下。
唐朝詩魔白居易,二十八歲考中進士,三十二歲任職秘書省校書郎,這個職位相當於國家圖書館的管理員,工資大概每月能有一萬六千錢。
然而就是這樣的人,在當時的長安,白居易卻也是“居大不易”。
因為房價實在太貴,白居易剛當官期間也只能租房住,而且租的房屋還十分簡陋:“茅屋四五間,一馬二僕伕。”
這樣的租房生活一直持續了好幾年,即便後來白居易升值京兆戶曹,月薪達到了四五萬,可白居易在長安依舊買房無望,足可見,唐朝的房價有多麼可怖。
直到後來母親來長安投靠他,他才在長安郊外最偏僻的下邽縣義津鄉金氏村,買下了人生中第一套房產。
唐朝買不起房的大文豪不止白居易,比如寫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詩聖杜甫,到了晚年,還住著被風一刮就破敗漏雨的茅草屋。
在唐代,國家向在京的朝廷官員提供免費的單身宿舍,若甘願打光棍,則可居住其中。《唐語林》記“趙歷祠部郎,同舍多以祠曹為目”,此“同舍”即含有同住一個宿舍的意思。
唐玄宗時副宰相盧懷慎住宅之簡陋令人咋舌。
一次他休病假,同僚宋王景、盧從願等去他家探病,但見“器用屋宇,皆極儉陋”,盧懷慎“臥於弊簀單席,門無簾箔,每風雨至,則以席蔽焉”(《明皇雜錄》),堂堂大唐的副總理就躺在一張破席上養病,大門上連一副像樣的門簾都沒有,就靠一張破席擋風遮雨,可見其居住條件之惡劣。
不過,唐朝的房之所以難買,還與當時的政策息息相關。
記錄唐朝各項典章制度的《唐會要·卷八十五》中有規定:“天下諸郡逃戶。有田宅產業。妄被人破除。並緣欠負租庸。先已親鄰買賣。”
意思是,全國不管哪個城市,所有的地皮和房產,若是想出售,必須先問過親戚再問過鄰居。
如果親戚和鄰居里都沒有人要買,這個房子才能對外出賣。
否則,親戚和鄰居都有權上告官府,以原本價格贖回。這算是唐朝的房地產限購政策了。
所以說,房子不是你想買就能買的,得先問候房主的七大姑八大姨還有左鄰右舍,最後才能有機會下手。
這樣一來,可買的房源就十分有限,而房價虛高不下也就理所當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