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蜀漢成都的天色也已經如千里之外東南方向澶州海南)一樣已經完全的暗了下來,一輪彎月升到了天空中,就連成都天子的牢獄中那狹窄的窗戶中都能看得很清楚,但不同的人看到那一輪彎月心中卻是有著不同的思緒……………
此刻的郭修正對著牢中的窗戶凝視著那一輪彎月,久久都沒有說話,此刻郭修三人的官袍也早已被扒了,只剩下裡面白色的衣褲,可是輾轉顛簸了這麼多天,那衣服早已經泛黃、還有不少的灰塵在上面,
落魄得就像是三個從很遠的地方沿街乞討來的乞丐,自從他們作為俘虜被蜀軍押著過來陽平關,再過了那號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門關,便知逃跑是再也沒有可能了,
劍門關居於大劍山中斷處,兩旁斷崖峭壁,直入雲霄,峰巒倚天似劍;絕崖斷離,兩壁相對,其狀似門,故稱“劍門”,享有“劍門天下險”之譽,俗稱“天下第一關”,
巍峨劍門,扼入蜀的咽喉,壁立千仞,地勢險峻,是由旱路出入四川的必經之道,是“蜀北之屏障,兩川之咽喉”。由於它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相傳戰國時期,秦惠王欲吞蜀,苦於無路進蜀,謊稱贈五金牛、五美女給蜀王,蜀王信以為真,派身邊五丁力士,劈山開道,入秦迎美女,運金牛,才開通了這條蜀道,稱為“金牛道”,又稱劍門蜀道。
三國時期,蜀丞相諸葛亮率軍伐魏,路經大劍山,見群峰雄偉,山勢險峻,便令軍士鑿山岩,架飛樑,搭棧道。
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曾在此屯糧、駐軍、練兵;又在大劍山斷崖之間的峽谷隘口砌石為門,修築關門,派兵把守,使得此關更加險固,能以很少的兵力抵擋得住很多的兵馬,
據載:“諸葛亮相蜀,鑿石駕空為飛樑閣道,以通行旅,於此立劍門關。”
《輿地廣記》也記載:“蜀漢丞相亮……以閣道三十里至險,復設尉守之。”
劉備在成都定都以後,於建安二十二年設立了劍閣縣,隸屬於劍門關,加強了對劍閣的防守,不僅如此,還以劍閣為中心,將漢中到成都的一千多里連成了一個整體。
保證了從成都至梓潼,穿劍閣過葭萌、白水,到陝西勉縣陽安關、漢中這條劍閣道的安全和暢通,為以後諸葛亮出歧山、姜伯約伐中原創造了條件打下了基礎,
他們三人先進陽平關,而後再入劍門關,即使再不願意投降蜀國,恐怕也多半隻能不情不願的接受了。
後世也有詩記述了入蜀道路之險,有詩云: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