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龜策傳》記載的卜筮的用途達二十餘種,其中有卜財、卜居、卜歲、卜天、卜徙等。但實際上,卜筮無所不用,人們有什麼目的,有什麼要求,有什麼心願,都可透過卜筮求得神靈的啟示。
上古時期,卜筮由卜官掌管,多用來預卜軍國大事,常見的有卜世、卜年、卜郊、卜食、卜歲等。
卜世就是用蓍草或龜甲預測傳國世數;卜年就是預卜王侯享國的年數;卜郊就是預卜郊祭的吉日;卜食就是選擇國都所在地;卜歲就是預測來年豐兼,
跟現在的夷洲臺灣)山夷人諸部落的祭司、巫師的作用差不多,畢竟此地好多的原住民還是幾千年從海的對岸飄洋過來而來的。
據《尚書·洪範》記載,箕子告訴武王,“天乃錫禹洪範九疇”,九疇“七日明用稽疑。”稽疑之法,“汝則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
汝則從,龜從、筮從,卿士從,庶民從,是之謂大同。身其康強,子孫其逢吉。
汝則從,龜從,筮從,卿士逆,庶民逆,吉。
卿士從,龜從,筮從,汝則逆,庶民逆,吉。
庶民從,龜從,筮從,汝則逆,卿士逆,吉。
汝則從,龜從,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內吉,作外兇。”這就是說,參與決策的是五種意見,卜和筮是其中兩種古代卜筮軍國大事時有三條原則:
一是先筮而後卜。古代中國人民認為物先有象而後有數,龜為象,筮為數。卜筮時先以蓍草筮,如得吉數,不必再卜,如不吉,再卜其象。
二是卜筮不過三。古代中國人民卜筮是為了求吉利,但有時並不是一卜就能得到吉兆,一卜不吉可以再卜、三次卜筮得到的如果仍不是吉兆,就不能再進行再卜、三卜,三次筮等到的如果仍不是吉兆,就不能再進行第四次。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古時的人認為。即使進行第四次得到了吉兆也不靈驗了。因此,通常情況下卜三次還不是吉兆的話,要進行的事情就暫時中止,待擇吉日再卜。這就叫卜筮不過三。後人常說事不過三,當是從“筮不過三”音而來。
三是卜筮不相襲。卜筮是先筮而後卜,筮之不吉,可以再卜,如果卜之還不吉,就不能再筮。
古代中國人民認為卜為象,筮為數。物先有象後有數,象數不能倒置。因此,即便卜之不吉,可以再卜,但卻不能筮,
阿美族大巫師現在進行的竹佔也跟海峽對岸的占卜之術的規矩差不多,只是形式、方法略有不同而已。
“哎,天意如此,天意不可違啊!”那老嫗盯著那竹節的斷裂處絲竹的形狀反覆觀察,生怕自己老眼昏花看錯了,那自己可就算部落的罪人了,
“大巫師,神靈啟示是讓我們戰還是和?”首領緊張的問道,
“神靈讓我們和,若是與之一戰我族必亡啊!”那老嫗沉吟道,
“哎,既如此,大巫師便同我親自去迎接部落門口的貴客。”首領道,她知道無論是從竹佔的結果來看、還是從阿美族自身實力出發,都是不可能打贏這一仗的,
但是她自己親自對部落族人宣佈和還不怎麼穩妥,若是再有竹佔的神靈旨意加持,那便再沒什麼阻礙,可以在部落中很順利透過和議的決定了,她不知道的是這招不只她用得熟,海峽對岸的統治者更是用的爛熟,更得心應手……………
喜歡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請大家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