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輕輕的迎面吹拂而來,像美麗女子在貼近他們的臉龐輕輕吹氣,很是舒服,也虧他們穿得是盔甲、不會將他們的衣帽吹的凌亂,只是將身上夏天的熱氣吹散了些、帶來海風的溼潤涼意,
不時還有海鳥在成山角附近盤旋,“咕—咕、嗷—嗷”的叫著,迎著那不時湧起的海浪、似乎是無所畏懼………
“大司馬放心,此番必定不會再出現周賀將軍那樣的事了,僕等必定會在返程之時多警惕些!”一旁的偏將顧裕抱拳道,
“季則啊,汝是先丞相顧元嘆的子嗣,是顧元嘆在臨終是託付給吾的,放心罷,吾會照顧好汝的。”全琮走過來拍著顧裕的肩膀道,
“大司馬言重了,是僕應該保護好您才是,畢竟您是一軍之主將啊!”顧裕輕聲道,不想過於打擾那正在凝望那成山山錐之上高大日主祠的全琮,
“吩咐人準備些祭祀之物,吾要上岸祭祀日主和周賀將軍,畢竟那周賀將軍便是被伏殺於日主祠附近,也是在這成山之山。”全琮沉聲道,
“大司馬先在船上歇息片刻,待僕帶人先去探查一番,確定沒有魏兵在附近後,再讓大司馬前去祭祀。”顧裕抱拳道,
“汝快去準備罷,祭祀完之後吾等還要快些趕路呢。”全琮擺手道,
曾有詩中記載:“日主祠在海東岸盡處,過祠不復有岸。”說的便是此處。
日主,中國古代神只,齊地八神中的太陽神,是秦漢時期所祭祀的神。
《史記·封禪書》:“八神:一曰天主;二曰地主;三曰兵主;四曰陰主;五曰陽主;六曰月主;七曰日主,祠成山,成山斗入海,最居齊東北隅,以迎日出雲;八曰四時主……”;每柱各有一個天干和一個地支,其中日柱天干就是日主。
成山頭自古就被認為是日主居住之地,據《史記》記載,姜太公助周武王平商定天下後,曾在此拜日神迎日出,修日主祠。
秦始皇二十八年和三十七年始皇帝曾兩次駕臨此地,尋長生不老之法,拜謁成山日主,更是在成山頭親自射下巨鮫,留下了“秦橋遺蹟”、“秦代立石”、“射蛟臺”、秦丞相李斯手書“天盡頭秦東門”等秦時遺蹟。
之後的雄主漢武帝亦不甘落後,也曾兩次前往成山祭祀日神。
漢武帝劉徹首次到成山是在元封元年,首封泰山之前。《史記·孝武本紀》記載:“上遂東巡海上,行禮祠八神。”
太始三年,六十二歲的漢武帝劉徹亦率領文官武將東巡至此,祭祀日神,祈禱齊地八神為之賜福延年。
禮日成山之時,武帝站在三面環海的成山海岸,面對廣闊無垠的大海,面對日神的出入變化,春夏秋冬的週而復始,感到生命之短暫和榮樂之有限,進而希望自己像日神一樣乘龍御天,泛遊四海。“日出入安窮,時世不為人同。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
被“成山頭日出”這一奇麗的自然景觀所折服,遂下令在成山頭修築拜日臺、拓日主祠、以感恩澤,且作“赤雁歌”志之,
“從武帝最後一次祭祀日神到如今已又過去三百餘年、將近四百年了,時間過得可真快啊!”全琮在樓船前面甲板上感慨道,
象載輸,白集西;食甘露,飲榮泉。
赤雁集,六紛員;殊翁雜,五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