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便留守漢中罷,拒扶跟吾一同前去西平,想來也是綽綽有餘了,畢竟漢中之地對我大漢之地十分重要,偽魏也一直在覬覦,不留個大將守好它不行啊!”姜維慎重的道,
漢中,位於漢中盆地,北依秦嶺,南靠大巴山、米倉山,長江的支流漢江穿城而過。秦嶺以北就是關中平原,長安所在;大巴山、米倉山以南是號稱天府之國的巴蜀盆地。
從關中通往巴蜀盆地的道路只有為數不多的幾條,如陳倉道故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金牛道、米倉道、荔枝道等。
其中前四條是關中平原至漢中的蜀道,後三條是漢中至巴蜀成都的蜀道。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夾在關中平原和四川盆地之間的漢中,由於地理位置獨特,自然就成了北接雍涼、南控巴蜀的兵家必爭之地,有“得漢中則定天下”之美譽。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藉助漢中為跳板,吞併了巴蜀。楚漢爭霸時,劉邦出漢中,北上攻入關中,最終奪得天下,建立大漢王朝,
由於漢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漢末各方勢力便對漢中的爭奪不斷。
東漢末年,朝廷的統治名存實亡,各地割據勢力搶佔地盤,張魯的勢力就是在這時候形成的。
從興平元年,張魯劉璋反目,一直到建安二十五年,張魯投降曹操,張魯割據漢中有二十多年。
張魯統治下的漢中,屬於一種政教合一的性質,張魯本人為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傳人。
他採取寬惠的政策統治漢中,“民夷便樂之”。“流移寄在其地者,不敢不奉”。
五斗米道憑藉政權的力量擴大了影響。五斗米道信徒入道,只需交五斗米。
張魯在漢中二十多年,信徒眾多,成為漢末一支頗有實力的割據勢力。
張魯統治巴、漢近三十年。建安二十二年,曹操親率十萬大軍西征漢中,抵達陽平關,張魯想要投降曹操。
但張魯弟張衛不聽,率數萬人馬堅守陽平關,為曹操所破。曹操到達南鄭後,對張魯的行為深加讚許,又因張魯早有歸順之意,所以派人前去慰問。
張魯帶著全家謁見曹操,曹操任命他為鎮南將軍,以客禮相待,封張魯為閬中侯,食邑一萬戶。隨著張魯投降曹操,魏國取得了漢中的實際控制權。
劉備佔領益州之後,為了使自己的北方多一道屏障,於是下決心要攻打漢中。此戰由劉備從建安二十二年(發起,至建安二十四年五月結束,戰爭持續近兩年之久。
交戰雙方主帥分別為劉備、曹操。
劉備方參戰將領主要有張飛、馬超、趙雲、黃忠、法正、黃權等,曹操方參戰將領主要有夏侯淵、曹休、曹真、曹洪、張合、徐晃、郭淮等。
透過兩年多多的戰爭,結果以劉備最終佔領漢中,蜀國的領土得到了進一步擴張,自己也稱漢中王,
如此戰略要地是萬萬不能有失的,毫不誇張的說,現在誰丟了漢中便是大漢的罪人,如果沒有漢中這個門戶,蜀漢最多也就是苟延殘喘,被滅只是早晚的事,更別提北伐中原,匡扶漢室了。
此地也是自曹魏自武帝定軍山一戰爭奪漢中失利後的一塊心病啊………
喜歡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請大家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