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殿中瀰漫著一股血腥的氣息,血跡在地上隨處都是,彷彿是誰隨手做的塗鴉畫作,頗具有天馬行空的藝術性…………
“來人、護駕、護駕!”曹芳也在先前也大聲急促的喊道,顯然也是害怕李豐對他下手、將他也給一併做了。
傅嘏是傅介子的後代,伯父傅巽,曾任侍中、尚書。傅嘏弱冠已知名於世,被司空陳群辟為掾屬。魏明帝景初年間,散騎常侍劉劭奉命作考課法,傅嘏對此舉提出異議。
傅介子雖在西漢時便出使西域因功被封義陽侯,但是在他身後傅家沒能保住他對下來的爵位,
他是北地人,因為參軍而被提升為官。原先龜茲、樓蘭都曾殺過漢朝的使者。
元鳳年間以駿馬監的身份請求出使大宛,拿著漢昭帝的詔書去譴責樓蘭、龜茲國。
到了樓蘭,責備樓蘭王慫恿匈奴截殺漢朝使者,樓蘭王表示服罪,到了龜茲,又責備龜茲王,龜茲王也表示服罪。
從大宛回到龜茲,乘機率領所帶的漢軍一起斬殺了匈奴使者。回到長安把情況上奏,漢昭帝下詔任命為中郎,升為平樂監。
元康元年去世,時年五十一歲。去世後兒子傅敞有罪不能繼承爵位,封國被廢除。
元始年中重續功臣的後代,又封曾孫傅長為義陽侯,王莽失敗後,才斷絕,由此可見傅家先祖的運氣不怎麼好、連爵位都傳不到三代。
而他的伯父傅巽則很有先見之明,簡直就是個預言家,或者後世之人,也為曹魏武帝、文帝立過不少的功勞。
傅巽素來以有知人之鑑見稱,多次一言命中,而傅嘏似乎也有些知人之鑑的能力。
昔日他在荊州,曾經評定龐統為“半英雄”,又預言裴潛最終會以“品行清風亮節”而名揚四方。
果如所料,龐統後來歸附劉備,待遇也只能次於諸葛亮,而裴潛日後則官居尚書令,並且有名望德行。
在出仕魏國時,魏諷以才智聞名,傅巽卻說他早晚必會謀反,卒之又竟如所言。
傅巽容貌瑰偉,見識博達。他曾經被朝廷的三公辟召為官,拜尚書郎,後來輾轉來到荊州,當荊州牧劉表的賓客。
建安十三年,劉表病逝,其子劉琮繼位。是時曹操南征荊州的部隊已逐漸迫近,故此荊州君臣之間浮現主戰主降的分歧。蒯越和傅巽等人勸劉琮投降,劉琮不同意,便說:“今與諸君據全楚之地,守先君之業,以觀天下,何為不可?”
時任東曹掾的傅巽於是說:“逆順有大體,強弱有定勢。我們以臣下抵抗朝廷,是叛逆之道;
以新建設的荊州去對抗中原,必定是危險之事;以劉備抵抗曹操,是不適當的。
以上三項都不恰當,而您卻希望用來抵抗朝廷軍隊,這就是必亡之道。
將軍您自覺與劉備相比如何?”劉琮答:“不若也。”傅巽因而作結,說道:“若劉備不能抵抗曹操,那麼荊州就談不上能夠自存;倘若劉備能夠抵抗曹操,那麼劉備也不會再臣服於將軍之下了。
希望將軍您不要再對投降之事存有疑慮。”
劉琮被說服,因此當曹操移師至襄陽一帶時,劉琮就舉州請降。曹操以傅巽勸降劉琮有功,賜爵關內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