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末年,公孫述建立的成家政權。
東漢末年,劉焉、劉璋父子割據政權。
三國時期,劉備、劉禪父子的蜀漢政權。
這些政權,無一不是看中了蜀地的特殊地理位置。由於群山環繞,要想走陸路進攻,壓力山大,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要想走水路,其實難度係數也很大,因為那是逆流而上,且很容易防備,但是如此以來便容易偏安一隅,北上取中原便是一件很困難、也很難做到的事情了........
公孫述是西漢的蜀郡太守,王莽篡漢以後,公孫述不想對王莽低頭,索性就把蜀地的大門關起來,自己躲在裡面做起了皇帝。
他曾經在城中看到一口井,常常冒著白煙。對一個想要稱帝的人來說,看啥都有祥瑞的跡象,因此他覺得這團白煙和白龍沒啥兩樣。因此他索性自號白帝,著名的白帝城就這麼出現了。
後來群雄並起,中原地區天下大亂,而公孫述卻躲在蜀地過了很長時間幸福的小日子。這一時期王莽、劉盆子、劉玄、劉秀先後在中原登基稱帝,最終劉秀取得了勝利。
劉秀解決完中原地區的戰亂以後,終於把矛頭對準了割據蜀中的公孫述。他派遣大司馬吳漢帶兵攻蜀,或許由於常年不打仗,公孫述壓根沒怎麼抵抗就被滅了。成家政權國祚12年。
為啥《三國志》裡,在寫蜀漢歷史的時候,會先把劉焉、劉璋父子擺在最前面?主要就是因為他們倆給劉備在蜀地打了個基礎。當然,也有避嫌的意思,畢竟作者陳壽過去是給蜀漢打工的人,需要刻意打壓一下前任老闆。
實話實說,劉焉、劉璋父子,在蜀地的統治,還是比較安穩的。劉焉其實是西漢宗室,他的祖先是漢景帝劉啟的兒子劉餘,不知道為啥,反正漢朝後期攀親戚,都喜歡從漢景帝的兒子裡下手。
由於不是東漢至親的宗室,所以朝廷敢放權。因此劉焉毛遂自薦,想到交州做刺史。為啥呢?因為他發現漢靈帝這傢伙親小人遠賢臣,自己遠離了他,不就是賢臣了嗎?開個玩笑,主要是劉焉怕惹事兒,就想出去躲躲。
結果聽說益州有天子氣,於是他假借平叛的名義,帶著大部隊就開拔到了益州。來了以後,他讓張魯假裝割據漢中,斷了自己和外界的所有聯絡。這樣一來,劉焉不就等於是益州的土皇帝了嘛!
劉焉死後,他兒子劉璋又統治了蜀地幾年,結果主動請來了野心家劉備,劉備手起刀落,終結了這對父子的割據統治。
劉備是個大器晚成的人,他奪取荊州大部分控制權以後,知道這地方不安生,要想割據自雄,就必須要找一塊易守難攻的地方做根據地。
很顯然,沒有比蜀地更合適的地方了。因此他假借幫劉璋打張魯當時張魯真的反了)。結果來了以後,劉備就賴在這兒不走了。
此後劉備滅了劉璋,又拿下了漢中,正兒八經割據蜀地稱帝,建立了蜀漢帝國。不過很可惜,他只在位2年,就因為夷陵之戰戰敗,在白帝城病逝了。
此後他兒子劉禪在蜀地統治的時間,雖然大家稱他為阿斗,可不得不說,三國之中,劉禪的統治最為穩定,從來沒發生過宗室內鬥,皇帝被權臣幹掉的情況。再看看曹魏和東吳,這些事情實在是太多了,當然這也是之前的老黃曆了,現在蜀漢也有了些發生內鬥的風險,畢竟極具野心的野心家已經無奈的“投效”了蜀漢,又闖過了一次鬼門關,已經是死過一次的人了,那自然是對死亡沒什麼怕的了,以後的日子便是可以做到生死看淡,不服就幹了,為實現自己的志向、為了司馬氏轟轟烈烈幹一場了!
身著灰色短衣長褲的管事拱手道:“啟稟主人,是朱提太守李豐,他還自稱是主人的故交前中都護、驃騎將軍、都鄉侯李嚴之子,還帶了不少禮物,此刻正在府門外車駕上等候,主人您看您要不要見見?還是僕去回了他,讓他改日再登門拜見您?”
司馬懿渾濁的老眼中射出一道精光,沉吟了笑著片刻道:“李豐?李嚴之子?汝去將他請進來吧,吾這些年還沒有見過這故人之子呢,若是可以結交,用好了,也是益處不小呢。”.......
喜歡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請大家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