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第一次派使節前往遼東時,當時公孫家族還是公孫淵的父親公孫康掌權。
公孫康為了向魏國示好,很利索地將使節給砍了,孫權的熱臉結結實實地貼上了冷屁股。
使節被殺,孫權自然十分生氣。但奇怪的是,幾年之後,孫權好像完全忘了這回事,又開始接二連三地派人出使遼東。
孫權的熱心,卻苦了這些使節們,不僅要忍受海路顛簸之苦,還隨時有著掉腦袋的風險。
青龍元年十二月,孫權第四次派大臣出使公孫氏,為首的使臣有太常張彌、執金吾許晏等高階官員,帶領著上萬人的隊伍以及要賜予公孫淵的九錫儀仗,還有無數的金銀和貨物,可謂規模空前。
但當使節團好不容易抵達遼東後,之前表現的十分恭順的公孫淵在魏國的壓力之下,突然翻臉,派大軍將東吳使節團包了餃子,只有秦旦等寥寥幾位使臣僥倖逃到了高句麗,九死一生地回到了東吳。
公孫淵將孫權派遣來的使節張彌、許晏二人斬首,並送往洛陽。公孫淵因此被曹魏封為大司馬、樂浪公。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對於孫權的這種意圖,公孫氏也是心知肚明,知道孫權想要的是什麼,便把孫權拿捏的死死的,“致遣貨物,欲因市馬”。公孫氏之所以敢於屢屢挑戰孫權的底線,正是把住了東吳的要害。
在曹魏景初二年公元238年),盤踞遼東五十年的公孫氏政權終於迎來了它的末日。
就在這一年,奉魏明帝曹睿之命,成功熬死生平頭號大敵諸葛亮的司馬懿終於從關中地區抽出身來,揮師北上,與毋丘儉等一干名將一起,直撲遼東而來。
公孫淵第一個便想到了想向孫權求援,按理說,吃了這麼大的一個虧,孫權應該恨公孫淵入骨才對,可孫權是在是太想要遼東的地盤和戰馬了,於是便能忍常人所不能忍之事。
當公孫淵派人前往東吳求救時,雖然東吳朝中張昭等重臣紛紛上書要求斬使報仇,還跟張昭以砌泥牆鬥氣,
就這樣孫權不僅沒有采納朝中重臣的建議,還派出了羊衜、鄭胄、孫怡等人率大軍千里馳援遼東,真可謂是“公孫虐我千百遍,我待公孫如初戀”。
但是,等到孫權的大軍趕到遼東時,公孫氏政權早已被司馬懿的大軍踏平了。
但大軍已出,總不能白來一趟,於是,東吳大軍在遼東與魏國守將大戰一場、得勝而歸,也算是替九泉之下的公孫淵出了一口惡氣。
隨著曹魏平定遼東,孫權所做出的的大量努力終於還是付諸流水。
自此,失去了牽制曹魏關鍵棋子和北方馬匹產地的東吳再也無力與曹魏爭奪天下,
割據江南成為了他唯一的選擇,這遼東之地便成了孫權心中一抹永遠都難抹平的傷痛。
如今曹爽送孫權以遼東參就是想給孫權揭傷疤,畢竟孫權現在已經年紀這麼大了,如果急火攻心被氣昏過去,這百年的人參也恐怕是不一定能將孫權從鬼門關救回來了…
喜歡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請大家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