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後。
戛納的一家小酒館。
姜喬將已經列印成冊的劇本遞給克勞德。
“這是你什麼時候創作的劇本?”
克勞德好奇道:“十七歲?還是十八歲?”
“我說是這幾天剛寫的,你信嗎?”姜喬笑道。
“不可能的。”克勞德搖頭。
在他看來,肯定是姜喬以前寫好的劇本,這幾天找人翻譯了一下罷了。三天的時間寫個劇本,怎麼可能!
姜喬笑笑,也不解釋,示意克勞德看劇本。
克勞德開啟劇本,開始認真地看。
姜喬也不著急,點了一杯甜酒,慢慢品著,看窗外的風景。
大概過了半個多小時後,克勞德第一次抬起頭來,用充滿震驚和欣喜的眼神看了看姜喬,一言不發,又迅速低下頭看起了劇本。
這一次,他彷彿整個人都沉浸在了劇本中。
又是一個多小時後,他終於讀完了劇本的最後一行,輕輕將劇本合上,緩緩地吐出一口氣,手指輕輕撫摸著劇本的封面,靜默無語。
“怎麼樣?”姜喬問道。
其實克勞德的神情已經說明了一切,毫無疑問,這位法國著名導演,被這個劇本打動了。
“我想再多的讚美對這個劇本而言都是乏味無趣的……或者說,我根本想不出可以用什麼語言來形容自己對這部劇本的喜愛之情。”
克勞德認真地看著姜喬:“毫無疑問,我想拍它,我想把這個故事搬到熒幕上!”
“所以,考慮一下,來我們公司吧。”姜喬笑道。
“這……”
克勞德有點猶豫。
他是一個法國人,雖然平時由於拍戲搞創作,經常出國,但範圍主要集中在歐洲和北美,亞洲很少去。
而華夏,他曾經有次受邀參加魔都電影節,去過一次,不過那已經是差不多十年前的事情了,而他對華夏的記憶也已經稀薄到不可查詢。
克勞德不像特羅西那樣對華夏抱有偏見,但他也清楚地知道,那個國家,無論是在制度還是在文化方面,和西方都有著巨大的區別。
如果加入一家華夏的公司,他能適應嗎?
對此,他有著深深的擔憂。
沉默了片刻後,他開口問道:“姜喬女士,不知道您是如何向您的老闆報告這件事情的……”
他想知道姜喬所在的公司對他的態度,畢竟迄今為止,都是姜喬一個人在和他聯絡。
聞言,姜喬一笑:“報告?我並沒有報告。”
克勞德一怔,剛要開口,姜喬又繼續笑道:“克勞德先生,很抱歉我之前沒有向你提起過,我所在的光芒傳媒的老闆就是我的父親,我的親生父親……”
“……”克勞德愣在那裡,他之前雖然查過姜喬的資料,但只是關注了姜喬之前的作品,並沒有關注過她的出身。
“所以,關於我在公司裡的話語權,克勞德先生大可放心,有什麼想法,現在就可以向我提。”姜喬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