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李雲龍手底下新一團的不斷炮擊,這場戰鬥也算是真正的拉開了序幕。
李雲龍經過指揮了一番,手底下的炮兵也都知道這打仗該怎麼打。
炮彈打出去的時候,並非是同一時間所有的炮彈一起轟炸,而是一顆炮彈打響之後,緊接著所有的炮連番轟炸。
這是一發連著一發炮彈,而並非是一同打出去。
前者的效果自然更好一點兒,原因就是能夠在戰場上,起到更好的壓制作用。
若是一同把這幾十發炮彈打了出去,那麼小鬼子那邊肯定會陣腳大亂。
陣地和攻勢也都會大範圍的損傷,但是這樣一來,難免會有一些個缺憾顯現出來。
最大的問題就是進攻時間太短了!
可能半分鐘、一分鐘內,就把這炮彈全都打光了。
要想對鬼子陣地在進行騷擾,必須得等到第二輪炮火轟炸,可問題就在這兒呢,咱們的新一團底子這麼薄。
別說是兩輪轟炸了,這一輪轟炸下來,咱們李雲龍就感覺心裡在滴血,這打出去的,都是白花花的炮彈啊!
這東西要是拿手榴彈換,不知道得用多少箱呢?
以前打仗哪有這麼奢侈呀,還拿著炮彈打小鬼子,手榴彈給他們身上著火,那就已經是打了一場富餘仗了。
可咱老李沒辦法呀,友軍部隊馬上都要被鬼子發起衝鋒了,要是這會兒再不出手,那可真就要糟了!
光憑著新一團這些戰士們跑過去,哪有這炮彈飛的快呀,離著老遠的距離,戰士們光是跑過去,那就得跑上個老半天,更別說是要救援對面的友軍部隊了!
這路程看著不遠不近,但是人跑起來那也得好一會兒,可別小看這一會兒時間,那我軍陣地跟鬼子陣地離的可不遠。
兩邊要是打起來,那分分鐘就能夠衝到陣地上進行搏鬥,到時候可就是大批大批的人員傷亡了。
要是這樣來看,我軍的增援目的完全是沒有達到效果。到時候炮彈的的確確是省下來了。
但是我就傷亡,那絕對也是要傷亡慘重的。
都是打小鬼子的部隊,咱老李哪能看見這事發生啊?
炮彈打了就打了吧!這東西以後接著再繳獲吧,反正自己前來就是打支援的,在哪兒沒個小鬼子呀?
到時候找上幾支武器裝備精良的小鬼子,揍上幾架,把他們給消滅了,這武器裝備不就來了嗎?
別說這炮彈,到時候火炮估計都能繳獲許多!
炮彈的發射規律,也得要按照軌跡來算,不能夠一下子都打了,這一發接一發的轟炸,鬼子他們還需要躲閃一會兒。
抬頭四處看著這炮彈而來,還不能夠躲避,一時之間也組織不起兵力。
等到第一發炮彈打過去之後,鬼子的陣地明顯出現了慌亂,因為跟他們打了老半天的對面陣地上,根本就沒有炮彈這種東西!
就別說是炮彈了,小鬼子也算是知道了對面陣地的具體實力。
他們這會兒有沒有子彈都還是兩回事呢,炮彈這麼金貴的東西又從哪搞出來呢?
在先前幾個攻勢中,對面的那些個八路還能夠拿子彈打來打去扛上幾波,可後面他們早就發現了這些對面陣地計程車兵,槍裡頭也沒了子彈,甚至手榴彈這東西也都是老早的使用光了!
只能是靠著大刀硬生生的展開白刃戰,才拖延時間。
要不是這樣,小鬼子的進攻勢頭也達不到現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