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四月份快要到了,一年一度的賞花宴又快要開始了。
由於牡丹四月份開花,雍容華貴,所以時人都喜愛牡丹。
說起這個賞花宴,還頗有些歷史。
大梁自太祖建國以來,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一掃前朝末年的頹敗氣象,整個國家都欣欣向榮。
太祖的皇后仁德皇后是跟著太祖一起打天下,上能騎馬打架,下能治理後宮的一代賢后。
太祖立國之後,仁德皇后治理後宮,帝后恩愛,為朝臣的表率。
然而,由於大梁和前朝征戰日久,士兵傷亡人數眾多,導致人員銳減,田地荒蕪,戰火之地滿目瘡痍。
太祖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這沒有人不行啊,一個國家是要是沒有人,誰來種田?誰來參軍?
自此,太祖釋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比如,鼓勵生育,不阻止寡婦再嫁等等。但由於前朝對女子的禁錮太久,導致收效甚微。
這個時候,仁德皇后便想了個辦法。
當時正值牡丹花開,仁德皇后便以賞花為名,在百香園安排宴飲,邀請了京城未婚的貴女和貴公子。
百香園裡有一彎形如新月的湖,就叫月湖,圍著月湖修建了九曲迴廊和休息的亭臺樓閣。
仁德皇后便讓人在月湖擺了許多名貴的牡丹,又把左邊的亭子全部圍上垂簾,讓來參加宴會的貴女便在左邊的亭子裡休息。
可以下棋,作詩,彈琴等等。
而來參加宴會的貴公子便在右邊,左右雖然分開,左邊的貴女休息的亭子也有垂簾。
但是垂簾乃是飄逸的紗帳,風一吹,亭子裡貴女的面容便完全能看到。
這在當時完全是不符合禮法的,當時大梁新建,前朝的很多陋習還沒有被改變。
在前朝,未婚女子不可出門,更不能讓男子看到面容,否則視為不貞。
更不要說私下裡接觸了,要是看到有未婚的男女私下接觸,男人也就算了,女子是會被人罵得抬不起頭來的。
所以,仁德皇后這一次宴會可以說是頂著很大的風險的。
不過,當時的賞花宴也讓許多人津津樂道。
比如,當時的丞相嫡孫女以一曲高山流水引得太子矚目,此後沒多久,便被冊為太子妃入主東宮。
比如,當時已經式微的前朝大氏族許家家主的嫡次子以一篇策論引得皇上刮目相看,在之後的殿試中更是被欽點為狀元,成為史上最年輕的狀元郎不說,還被公主看中,成為駙馬。
自從這次賞花宴之後,京城的貴女們便不再足不出戶。
之後,風氣也慢慢改變,社會也接受了未婚女子出門,寡婦再嫁等在前朝不被認可的習俗。
可以說,賞花宴是女子地位改變的一個轉折點。
這也是為什麼每年在百香園舉辦的牡丹賞花宴才被稱為賞花宴,而其他的賞花宴會則被稱為菊花宴,梅花宴等等的原因。
由此,賞花宴便傳承了下來,一年一度,在牡丹花盛開的季節舉行。
不過現在的賞花宴已經變成了女子才藝比斗的一大舞臺。很多貴女私下裡讀書作詩,彈琴下棋,就為了在賞花宴上出彩。
先帝的長女永平公主出嫁之後沒多久,駙馬便死了,永平公主一直寡居,先帝便把百香園賜給了永平公主。
此後的賞花宴便一直由永平公主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