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二層閣樓是臨街的,牛二妞在門的旁邊,給開了一個大窗戶,並在窗戶前面支撐一個大板,用來賣大餅。
屋子裡簡單放了三四張桌子,並幾個長板凳,屋裡有免費的茶水,還有醃製的大白菜,萬一有人在這兒吃,還可以有個暖和的地方坐。
院子的廚房怕是沒辦法用了,太小,只能留著燒炕。
就用樓裡的大廚房,靠牆並排兩個大灶,中間一個長長的大案板,對面挨著放四口大面缸。外面靠門口的地方,放著一些柴火。
牛二妞又跑了一趟鎮裡的鐵匠鋪子,定製了平底鍋,沒有開張前,牛大妞又用新鍋試了試手藝。
牛大妞和牛二妞忙著,牛大虎和牛二虎也不閒,除了兩天送一次豆腐之外,牛大虎兄弟倆還經常去山上砍些柴回來,冬天,用柴的地方多,雖然牛二妞說可以買柴火,那不得又要花錢。
初冬的第一場雪,雖然讓大家都穿上了棉衣,但是對農民來說,遠遠不夠用來滋潤土地。不過,也讓農民們都開始養地歇息了。
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忙碌了一年的農家,現在都不做農活了,收拾好心愛的農具,開始了一年中最閒的季節,像動物一樣進入了冬眠。
不過,冬天的嚴寒,停止不了勤勞的人們致富的步伐。一般這個時候的農家人,女的會守在家裡,織布紡棉,為家人做厚厚的衣服和棉被。而男人就會去鎮上或者更遠的地方出賣勞力,賺些銀兩用來過一個快樂的新年。
牛二妞一家也是各忙各的,牛大虎兄弟兩個一有空就上山砍柴,牛大妞做了各式各樣的餅和包子,爭取選一樣既好吃,做起來也不費功夫的來賣。
牛二妞則主要佈置大廳,櫥窗,定做招牌等一些瑣碎的事情。
忙忙碌碌了五六天,一切都準備好了。
一個晴朗的早晨,‘噼裡啪啦’的鞭炮聲響,拉開了“好吃油餅”的序幕。
賣的是早點,所以三更天的時候,牛二妞姐妹倆就開始忙活了,和麵,做水煎包做油餅。
鞭炮一響,雖然街上人不多,但是門口紅紅的鞭炮紙便預示著這是一家新開的店面。
牛二妞見到有過路的人便扯開清脆的嗓子喊道:“賣油餅和水煎包了,兩文錢一個包子,一文錢一塊油餅,好吃不貴,還送免費的大碗茶。”
畢竟是冬天,有點冷,一般人起的不是很早,剛開始人並不是很多,但是慢慢的便有人循著聲音來看熱鬧,無論是包子的賣相還是油餅的香味,漸漸的吸引一批又一批的人。
畢竟這麼便宜的包子是沒有了,雖然水煎包有點小,但是五文錢能買兩個包子和一塊油餅,還有大碗茶喝,比起主街道上五文錢一個包子,或者五文錢兩個饅頭還是實惠的多。
加上裡面野菜和小蔥的香味,真是讓人讚口不絕,就算一個勞力吃五文錢也管飽了。若是隻想嚐嚐鮮,兩文錢就可以買個包子,一文錢可以切一塊油餅了。不趕時間的人,坐到店裡還有小菜和大碗茶喝,趕時間的人,就直接帶走路上邊走邊吃。
因為是第一天,不知道能賣出多少,牛二妞姐妹倆商量也不多做,油餅十張,一張能切十塊,一塊一文,全賣完就是一百文。水煎包五鍋,一鍋四十個,大概就是二百個,賣完後是四百文。
大概還是價格便宜,差不多到了申時,也就是早上九點多的時候,已經賣的差不多了。
牛大妞還想再做些來賣,被牛二妞攔住了:“姐,別做了,馬上就中午了,再做就不好賣了,這些東西早上能管飽,到了中午就不行了,中午還是要吃些實在的好。”
收了攤子,關了房門,牛二妞給蕙娘蒸了一個雞蛋,做了一鍋疙瘩湯,加上剩下幾個爛了的皮,賣不出去的水煎包和油餅,和大虎他們一起吃了,牛大妞又去伺候蕙娘和小俊傑。
二妞又幫牛大虎和牛二虎張羅著把週記的豆腐給送過去,這才端著錢罐子來到房間,一五一十的數錢。
差不多有四百多文錢,除去買面的錢,若是買柴火把這點錢也要去掉,還能剩下一百多文。
這樣一早一晚的,一天就能掙兩百多文,就是兩貫錢,五天就是一兩,一個月下來就是六兩,扣除雜七雜八的,怎麼樣也得四兩銀子。加上做豆腐的錢,一個下來就能攢十兩,實在是不少的錢。
“二妞,沒事你在這兒傻笑啥?洗衣服和做棉襖你選一項吧!”牛大妞抱著一大堆的布料和一兜棉花進了房屋,一眼就看到牛二妞在捧著罐子偷偷的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