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傳奇的高度,這一刻,沐恩能夠感受到很多變化,比如說無盡的元素讓魔網再次穩定了下來,而魔法女士密斯特拉終於緩過來了,她幾乎在平安的一瞬間,就氣急敗壞的聯合諸神發出了絞殺巫師的神諭。
這是歇斯底裡的節奏了。
比如說,強大的元素沖擊下,亞特蘭蒂斯的大陸板塊似乎稍稍的偏移了些,於是,‘大陸支架永恆禁錮術’的效果開始緩緩減弱,而某些被封印的那怪物再次發出了咆哮。
再比如說,亞特蘭大陸和蒂斯大陸之間的亙古迷霧開始消散,跨過本就不長的海峽,蒂斯大陸上,某種類似與螞蟻,卻足有牛犢子大小的怪物開始發出興奮的喊叫。
比如說,沐恩終於感受到了他埋在孤寂荒原上的那顆種子發芽了,以及,白夜仙柳迫不及待的聲音。
……
……
太多太多了,大魔潮下,一切都會變得物是人非。
也就是這一刻,沐恩終於低下了頭顱,他的目光在輝煌大殿中一一掃過,似是要記住他們的容貌。
許久,他才發出洪亮的聲音:“魔潮已至,大變將臨,吾等的戰場已經不單單是這一方位面了,吾等的未來將在無盡星河。吾以沐恩之名誓言,吾必將代領爾等,在這絢爛時代中,譜寫出屬於職業者的輝煌篇章。”
本書完)
完本感言以及新書預告
有前輩告知,完本了一定要有一個完本感言外加新書預告,我睡了一晚,整理心情,終於動筆。
先說說‘魔潮起時’這本書吧。
初始想到寫書,是因為在異地工作多年,想著回家,卻又茫然於回家後的工作和養活妻兒老小的壓力,於是,想尋求一份能夠轉正的兼職。
然而,檢視自身,思索良久,發現自己近乎一無是處,無甚擅長之處。獨獨喜愛小說,閱讀甚多,於是動念開始寫書。
這個念動應該起始於12年末,自那時開始,陸陸續續有各種想法和靈感在我的腦海中冒出,但真正動筆是在14年。
因為覺得既然要寫書,那自然得對書中的世界負責,於是,我又開始進行各種紛繁複雜的設定,然後,越來越多,越來越多。
雖然現在回看,那時的我其實連自己都搞不太清楚自己想寫什麼,各種設定也是五花八門,亂七八糟,但終究是開始了。
因為信心嚴重不足,也因為時間不太充裕,就這樣一邊攢稿子,一邊完善設定,直到16年時,手中已經有了兩百多章稿子後,才有了些信心,然後就是註冊、發書。
好吧,16年6月發書時,我得承認當時真的啥也不懂,什麼黃金三章,什麼高潮疊起,什麼上架暴更,推薦暴更,什麼裝逼得裝無形逼,什麼不能太虐主,什麼各種渠道推廣,呃,一概不知,就那麼懵懵懂懂的沖了進去了。
說來大家可能都不信,初始時,書的成績真的很差,我是看著收藏一個個增加又減少,心情也忽上忽下,直到30多萬字上架時,收藏僅有200,均定也就20左右,悽慘的無法形容。
當然,那是的我還是不太懂,就覺得吧,至少還是有人看我書的,也不至於完全再做無用功。
直到,有一位‘漂泊旅人’的讀者在龍空上為我推薦了一下,然後才有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好吧,我得承認,‘漂泊旅人’是這位讀者在龍空上的帳號,起點的,我不真知道,他也從沒有聯系過我。
無論如何,自那開始,魔潮終於有了起色,然而,不得不說,作為新嫩讀者,我確實沒有面對讀者紛至沓來的批評和一些建議的處理經驗,後續的書中,我總想遵循著加入一些改變,嗯,並非是說讀者的建議有錯,但不一定適合我。
結果,書的成績雖然有點起色了,但我卻越寫越茫然了。
緊接著就是本書最大的轉折,也就是我掉粉掉的最厲害的毒點,應該就是在回地球的故事線了,怎麼說呢?
還是因為自身經驗的不足,作為新嫩,我總是追求‘高大上’,回歸地球,引入魔潮的影響,在承接前後,解開一些真相,也是為了以後跨入星河時代做準備。
想法應該是好的,可我高估了自身對於劇情的掌握和筆力,也低估了風格轉換後造成的強烈不適應感,再加上,因為存稿就在那裡結束,匆匆忙忙趕出來的又沒有經過精心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