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歸來記「10」【棲城,2025】 “……
尤未和江耀在s省會見鄧春臨時, 卻不知王永遒在這一天突然召集了念誠刑事部所有的律師,從合夥人到律師助理,除了尤未和江耀以外, 統統都被叫回所裡。
鄭躊躇和瞿英姿也接到了通知。
雖然王永遒沒有通知為何召集他們,但他們直覺和孟秋荷的那次直播, 以及十年前的泯城案應該都有關系。
他們到會議室算早的, 但王永遒居然到得更早。
他坐在最中間的位置,望著身旁的位置被一個一個不斷填滿, 直到座位再也坐不下了,有些律師幹脆站去了後排的角落。
王覽月看人到得差不多了,清點了人數後,告訴王永遒:“人都已經到齊了。”
王永遒點了點頭,卻忽然鄭重其事地站了起來:“各位同事, 我知道我通知得很突然,但這個短會非常重要, 我必須要確保你們每一個人都在場。”
“最近雲望基金的案子, 大家可能有所耳聞,也知道這個案子牽涉到一起十年前在泯城發生的舊案。而當時,替泯城案嫌犯辯護的,正是我們念誠的創始合夥人之一, 和我一起創立念誠的秦惟馨律師。”
“十年以來,我在所裡的系統裡, 封鎖了這個案子資料的檢視許可權, 也不想大家過多討論這個案子,因為‘泯城案’確實是我心裡一個過不去的坎。”他在人前從未示弱過,但這一次,所有人都在他眼裡看見了懊悔, “我當時就知道,這個案子沒有那麼簡單,所以我阻撓過秦律師,我不想讓她接這個案子,可她卻寧願離開念誠,也要接下這個案子。”
“後來發生了什麼,你們估計也已經知道了。”他嘆息一聲,“我這十年都很後悔,不是後悔沒有勸住她,而是後悔在當年沒有和她站在一起。”
“而現在,‘泯城案’看上去又有了新的轉機,尤未和江耀已經動身去s省,會見當初被認定為嫌犯的向思思了。他們已經決定了,要幫向思思申訴,但如果真的想要推動‘泯城案’的再審工作,接下來對他們來說,必然是一場硬仗。”
他望著念誠眾人,表情前所未有的嚴肅:“如果你們留意過‘兩高’每年的人大工作報告中列出的被糾正的冤假錯案,就會知道,大部分冤假錯案被平反,多數要有一點運氣,要靠著‘真兇再現’或者‘亡者歸來’,才能推動案件的重審。而大部分案件的糾錯時長,往往都超出十年以上。”
“其中有一個案子,也涉及到‘殺|人|焚屍’,和泯城案的特點非常相近。但它沒有藉助‘真兇再現’或者‘亡者歸來’推動了再審,而是依靠長期申訴引起了最高檢的注意,由最高檢進行無罪抗訴,最終讓案件得到法院的再審,改判無罪。這個特殊的案子,就是‘陳滿案’。”
“這個案子雖然被錄入了‘最高檢第七批指導性案例’,但在這個案子背後的律師們,你們可能不一定都知道。陳滿初時被認定為兇手,也做出了有罪供述,但他自稱受到了刑訊逼供,而他的作案動機、作案時間、物證也存在疑點,這些疑點引起了他們的關注,也成為了他們介入‘陳滿案’的契機。”
王永遒的神情陡然凝重起來,為他們一一列舉曾經經手“陳滿案”的律師:“吳家森律師,是最早介入‘陳滿案’的律師,與曹錚律師決定一起為陳滿進行無罪辯護。他為陳滿寫了很多的申控材料,但其實他那時已經患上了肝癌,可還是堅持為陳滿完成了一審的工作。在一審結束後,他因為身體原因,不得已退出,並為陳滿介紹了西南民大的法學教授林義全,接手他的工作。”
“林義全律師在一審二審中針對‘陳滿案’的種種疑點,始終慷慨陳詞,毫不退讓。但遺憾的是,他並沒等到陳滿沉冤昭雪的這一天,而是在03年就已離世。”
“而和吳家森律師一起合作的曹錚律師,收到終審判決陳滿有罪的裁定後,仍沒有放棄,繼續為陳滿的父母改寫申訴材料,多達77次。但遺憾的是,全部都石沉大海,沒有得到什麼結果。”
“2013年,陳滿案在北京召開了研討會,當時很多專家、律師和媒體均有參加。王萬瓊律師透過研討會得知了‘陳滿案’,在和易延友律師研究過案情後,盡管都覺得希望不大,但還是成為了陳滿的申訴代理人,幫助陳滿進行申訴,最終等到了2015年最高檢的抗訴結果。”
“還有很多我們所不知道姓名的律師,在‘陳滿案’中都貢獻了他們的力量。可以說,在‘陳滿案’成功改判的背後,全程是由一個數量龐大的律師團鼎力相助的。他們一起堅持了這麼久,既不是為了名,也不是為了利,只是因為心中未泯的良知。”
王永遒停頓了一下,看向他面前每一雙認真注視他的眼睛:“我很明白,談信仰、談理想這種東西,在我們這個時代而言,實在太空洞了。你們來到這裡,當上律師,大部分原因,還是為了要有一份工作,養家餬口。我近年來做的一切決定,也是基於生存的考慮,我要讓念誠生存下去,也要讓你們每個來到念誠的人,都能夠賺取到能維持你們生活支出、能給你們以自由和尊嚴的薪酬。”
“為了這個決定,我改變了很多,也舍棄了很多,但我總覺得我沒有做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念誠既然還遠遠不到兼濟天下的水平,那就應該獨善其身。”
“可在‘泯城案’這件事上,我知道我自己做錯了。”王永遒嚴肅道,“法律人這個稱謂,其實並沒有什麼神聖。真正神聖的,是和普通人一樣的,在內心最深處的那一點樸素的良知——不忍弱者被無緣無故欺淩,不忍無辜之人蒙受不白之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