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最後一案「5」【垣城→泯城,2013】……
“我記得, 那是2013年的那一天,天還矇矇亮的時候,我被春臨姐搖醒了……她的身旁站著蔣媽媽, 她已經替我們打包好了行李……蔣媽媽之前早就和我們說過了,兒童村馬上要被強拆了, 但她說不願意和我們分開, 問我們願不願意和她一起走。我們當時都說願意,卻沒有約定具體的時間。可那天, 她問我們想不想走……”
舒清芙,或者說孟秋荷,才講了第一段便說不下去了,默默淌落幾點眼淚。
尤未拿來紙,替她擦掉眼淚, 握住她冰涼的手,讓她慢慢平靜下來。
她緩了許久, 才繼續講述:“我沒有任何的猶豫。我本來出生在垣城的一個農村, 爸爸媽媽離婚了,兩邊都不肯要我。要不是來到兒童村,我不敢想象我會過什麼樣的生活。”
“所以,那個時候聽蔣媽媽說兒童村要被強拆, 我不敢想象兒童村如果沒有了,我該怎麼活下去, 我也不想和姐妹們分開。”她回憶, “當她問我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地點頭了。其他姐妹們都一樣,因為她們基本和我都是同病相憐。我們都是沒有根的人,離開了兒童村, 我們就無家可歸,無處棲身。”
當時所有人都同意蔣萍的提議——這裡的所有人,是指年紀最大的鄧春臨,還有趙小霜、孟秋荷、梅梅。
年紀最小的方玉蘭,因為在她們離開的前一天晚上發了燒,被郭彩霞摟在懷裡哄睡了過去。
孟秋荷記得,她們離開的時候,蔣萍深深地看了一眼在郭彩霞懷裡睡得正香的方玉蘭,猶豫了一瞬,最終還是沒有叫醒方玉蘭,只是躡手躡腳地帶她們離開了。
她帶著她們上了一輛大巴車,大巴司機有問過她,為什麼帶著這麼多孩子這麼一早就開始趕路,她說她是小學的老師,要帶孩子們一起去城裡參加比賽,很快就將司機糊弄了過去。
在路上,梅梅問蔣萍,為什麼單獨把方玉蘭留下。
蔣萍說,方玉蘭發燒了,這次不方便帶她走。等她帶她們到了她的老家,都安頓下來了,她就把郭彩霞和方玉蘭一起接走。她們七個會一直在一起,再也不分開的。
她們那時都天真年幼,不知道蔣萍編織了一個甜蜜而殘忍的謊言。
等後來,她們才明白,蔣萍那天沒叫起方玉蘭,只是怕驚動了郭彩霞,讓她無法順利地帶走她們四個人。
而蔣萍的所謂“安頓”,卻無比曲折。
孟秋荷到現在已經記不得,她們當時到底倒了幾趟車了。她們一開始還會問蔣萍,還有多久才能到蔣萍的家裡,蔣萍總說快了快了。
後來,她們坐車坐得腿都腫了,也沒有力氣再問蔣萍,迷迷糊糊地在車上睡著了。
等一覺醒來後,孟秋荷發現她和姐妹們都被轉移到了一輛小巴上。
那小巴的窗上都蒙上了黑布,她揉了揉眼睛,在昏暗的光線中,勉強看清了坐在副駕駛上的蔣萍,和坐在駕駛座上的一個男人。
那個男人和蔣萍的舉止都很親密,單手握著方向盤,一隻手卻在蔣萍的大腿上摩挲。
他很機警,一感受到孟秋荷的注視,就收回了蔣萍腿上的手,從後視鏡裡望過來,和她對視。
他純黑的眼眸讓孟秋荷有一絲害怕,下意識地一凜。
可能他也注意到了,立刻向她友善地笑道:“醒了啊,小朋友。”
蔣萍聽到男人的聲音,也朝後瞥去。
看見只有孟秋荷一人醒了,她立刻遞給她一顆糖,輕聲安撫孟秋荷:“秋荷,一路上累著了吧?乖,我們就快到了。”
“我們要去哪裡?”孟秋荷問她,“他是誰?”
“你是在問我嘛?”駕駛著車的男人笑了,露出潔白的牙齒,但上排卻只有一顆虎牙,本該對稱的另一側,卻露出一個空空的黑洞,但他不笑時並看不出來,“我叫阿忘,你如果喜歡,也可以叫我的小名,汪汪,就像小狗叫那樣,汪汪汪汪。”
他做出小狗一樣的樣子,汪汪叫著。
孟秋荷本應該被他逗笑,在那一刻,卻有些迷惑:“我們……是要去哪裡?”
“去你們蔣媽媽的家裡啊,你睡一會兒,很快就到了。等到了之後,你們一定會很開心,很開心,很開心的。”
阿忘的聲音好像有魔力,孟秋荷聽著聽著便有了睏意,兩眼一閉,又睡了過去。
再次醒來時,她卻覺得全身痠痛,尤其是後腦勺的位置,被堅硬的地面硌得生疼。
她吃痛地撫摸著自己的後腦勺,以手撐地,慢慢地爬起來看四周的情況。
鄧春臨和趙小霜比她早一步醒來,也在驚疑不定地打量著周圍。
她們身處在一間密不透風的地下室,室內光線昏暗,空氣裡也彌漫著一股難聞的腐味,讓她們每呼吸一次都會感到作嘔。
鄧春臨畢竟是最大的孩子,比她和趙小霜都先冷靜下來。
她本來將還沒蘇醒的梅梅墊在她膝上,見孟秋荷已經醒來後,就讓孟秋荷走到她身旁,把梅梅先交給了她。
等孟秋荷接替她的位置後,她站了起來,摸索著地下室的牆去尋找出口,卻發現地下室只有一扇鐵門,可門已經被一圈又一圈的鎖鏈鎖死了。
鄧春臨敲打了門半天,卻無人應答。
在敲打的過程中,她忽然發現了鐵門的下方似乎開了個長方形的小風門,趕緊蹲下身,順著那個極小的風門向外看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