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是誰?”
白予繼續問。
“是雲苓的義父。”
蔣紋鳶答道。
張雲苓默不作聲。
見心接著說道,“以實力論,他應該是倒二。”
白予沒有跟著去分析,又問,“第四?”
“第四是一個看上去年齡比那個賀林大幾歲的人,二十六七,不到三十。”
蔣紋鳶答。
見心法師又一次接過話茬,介紹起來,“那應該是秦鍾宇,他的實力,大概是第三位,最後一個,是寧全安,論實力,應該是第二。按實力排,五,一,四,三,二,這個順序……”
“不是實力的順序。”
白予直接下結論。
蔣紋鳶看了看自己所畫的俯視位置圖,“也跟距離遠近無關,距離木雕像初始出現的位置,最近的是若虛法師,然後是這位寧全安。”
不是實力強弱,不是距離遠近,那會是什麼順序?
“不行,我們要換個思路,紋鳶,你說,憑什麼得出襲擊有順序這件事?換位思考,如果我們被襲擊,不按照位置遠近,不按照實力高低,我們會留下順序兩個字嗎?”
白予對蔣紋鳶說道,再一次進入了雙人推理模式。
“不會,我們肯定會認為襲擊沒有順序,是隨機的。”
蔣紋鳶十分篤定的回答道。
“好,我們先略過順序,憑什麼得出間隙這個規律。”
白予接著說道。
“很簡單,只要發現木雕像前一次襲擊和後一次襲擊,有明顯的時間間隔就行。”
蔣紋鳶繼續對答。
“那麼,範圍?”
白予再丟擲問題。
“同樣簡單,只要有人跑開了,木雕像沒有攻擊,但這個人,突然回來,木雕像就動了,就可以推定,木雕像存在一個攻擊範圍,範圍之外的目標,它不會主動襲擊。”
蔣紋鳶再答。
這屬於極其簡單的推理。
“間隙過後,是順序,最後是範圍,問題的關鍵來了,字都是誰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