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白予的自殺,第二關,通關。
久病不起,一死了之。
不辛苦自己,也不連累他人。
用這樣一種方式,擺脫了病苦。
白予被苦海吐出。
同一時間,山下,石錐升起第二縷白煙。
不過,這一次,石錐附近,只有稀稀落落的幾個人。
為何?
因為,從白予進入第二關開始,外界的時間,已經過了整整三天。
三天過去了,來看熱鬧的,早散了。
還留在這裡的,也就三五個人,都是對白予特別關注的人,譬如,於舒窈和若虛法師,譬如另外幾個,準備在不久之後,進入清心禪院的人。
此時,白予望著禪院的大門,放棄了第三次進入的想法。
倒不是因為飢餓或者勞累,這片苦海,有種詭異的力量,白予現在,不但不覺得飢餓,勞累,反而感覺體力非常的好。
白予放棄,是因為,他清楚,他輸了。
在他動搖的那一刻,他就敗給了“病苦”,雖然第一關,白予也是用了一種矇混過關的方法,但,混,也是一種本事,方法或許無賴,但第一關,白予的心,沒有輸。
半小時之後,白予從山上下來,第一眼就看見於老師和若虛法師。
“兩位,幾天了?”
白予問。
“三天。”
於舒窈答道。
若虛法師看著白予,不禁疑惑,“白施主,為何不進第三重?”
白予答,“因為我輸了。”
若虛法師,略顯詫異,“輸?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哪來的輸贏,放下,便是堪破。”
“我是俗人,放不下,看不開,我就要贏,什麼八苦,贏了,就不過是一點小小的磨難。”
白予說完,徑直離開。
這一回,他算是深刻體會到了,什麼叫做無力,但就像白予自己說的,他是一個俗人,一個徹頭徹尾的俗人,那一剎面對病苦所產生的畏懼感,並沒有讓他產生放下的想法,反而讓他升起了更強烈的好勝心。
什麼無法避免的痛苦,扯淡。
這世上,一切的痛苦,都源於一種東西,那叫做,能力不夠。
白予走後,於舒窈看了若虛法師一眼,“如何,現在,還覺得他頗有慧根嗎?”
這回,輪到若虛法師說不出話了。
於舒窈搖了搖頭,“這小子,就一個徹頭徹尾的俗人。”
說完,於舒窈也走了,她的工作可是照顧白予這個對佛國未來相當重要的人。
於舒窈走後,另外幾個人,也走了,他們本來聽說了白予是靜虛禪師特批的,是打算來找白予取經的,現在看來,白予完全沒有什麼參考價值,當然也就沒有留下來的必要。
最後,只剩若虛法師一個人,站在原地,若有所思。
對於舒窈的話,若虛法師,並無感覺,於舒窈和他不是一路人,沒什麼值得介意的。
至於另外幾個人,若虛法師,看不上。
命圖即命運,命運是由過往誕生,由自己走出未來的一條路。
想著參考別人的人,是走不出這條路的。
“立地成佛”這套命圖,前三階是並行的,分別“愚夫”,“妄人”,“痴人”,匯成第四階“覺者”,“覺者”之後,便是“智者”,不是智計百出的智,而是大智慧的智。再往後,便沒有了,過往的路,到第五階為止,以後的路,由自己走。
此時,若虛法師在意的,唯有白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