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這一趟花的錢不少,不過回去過年的時候,謝國慶也沒少買東西。
回到縣裡的自家小院,謝國慶每天都要做恢複訓練,漸漸的,已經可以擺脫柺杖走一段路了,眼看春節將至,店裡給放了七天假,謝國慶才帶了謝南音回老家過年。
謝南音還賺了筆小錢,也是因為春節快到的原因,周潭自從之前跟著謝南音擺過攤後,對於賺錢的興致那是大大增加了,就想趁著寒假再搞點其他的小生意做,他自己存了一百來塊錢本金,謝南音又給他湊了兩百,是的,謝南音比她表哥有錢多了,謝國慶是個真正的女兒控,也很信任她,故此平時給零花錢很大方,加上偶爾讓她買其它東西或者跑腿之類的,從來都很大方。
謝南音的小金庫攢了快有三百塊了。
她早就想搞點其他的額外收入啦,這錢放在銀行只會通貨膨脹貶值,還是得讓它們動起來才行。
正好周潭不知道做什麼生意,而謝南音來自二十一世紀,別的不說,至少能得到的資訊多,能賺錢的思路還是不少的,不過是之前一直苦於自己的小孩身份沒法幹罷了。
於是,周潭和他那個朋友,就是開小飯館的徐德華小哥哥,他們各自湊了一百,南音湊了兩百,讓他們進小孩子玩的劃炮和過年家家戶戶都買的年畫,到附近的村子裡去賣,他們縣城地方大,附近靠著好幾個鄉鎮,這筆錢沒都沒白花,扣除成本後足足賺了四百多利潤,因為南音沒跟著去,所以雖然出的本錢比較多,但佔的分子算一樣的,四百多分成三份,南音的小金庫就這樣又多了一百多塊。
這次回大嶼村,謝國慶還在省城買了套新衣服給南音,是帶帽的那種紅色羽絨服,謝南音長得好,穿出來的效果是又喜慶又可愛。但是謝國慶非要她留到年三十晚才能穿,對此,謝南音也很無奈。
除了謝南音外,謝國慶還給侄子侄女也各種買了件棉襖,兩個侄女是同一款的紫色,兩個侄子相對來說就沒那麼走心了,倒是謝老太太,謝國慶特地給她買了一身新衣新鞋,年貨也買了不少,這一趟回去,可以說是大包小包的帶了一大堆東西,因此謝國慶還提前給了電話,讓人到馬路上接。
他們是二十八到的家,打算過完初三走,剛好在老家待上一週左右,謝大伯家已經提前殺了家裡養的兩頭豬,畢竟是過年,要花銷的地方多,來年還有幾個孩子得上學,大伯孃連年貨都買得不多,見到謝國慶帶著這麼多年貨回來,笑得牙不見眼。
也是因此,謝南音回自己家搞大掃除的時候,大伯孃立刻把自己的幾個孩子都叫上去幫忙了。
除了謝家華外,其他三個都來了,二堂哥謝家豐是個很老實的人,需要搬搬抬抬的他都幹了,謝巧雲姐妹倆負責清洗擦窗,南音自己撿了個掃地的活,謝國慶雖然裝了義肢,走路已經順當許多,但是一些重活還是不敢讓他做,謝國慶便自己去殺了雞。
她們家的泥磚房不大,這麼多人幹活,沒多久就把屋子打理得幹幹淨淨了。
謝南音便跟著謝巧雲她們跑出來玩了,謝巧雲還拿了家裡做好的角子來當零食吃,這東西的餡料放了花生碎和糖,味道還是很不錯的,村裡家家戶戶過年前都會做一些,還有牛耳朵餅,留著送禮或者給孩子當零嘴。
謝南音咬了一口角子,一邊和謝巧雲她們說話。
謝雪梅不住的問縣城的話題:“茵茵,你們住城裡賺的錢多麼,我看小叔買了好多東西回來,我媽都捨不得買。”
南音琢磨了下才說:“也不是,你看著是挺多,其實花銷也大,我們剛去縣城那幾個月,天天起早貪黑的去擺攤,如今算是賺了些錢,但是前段時間去省城醫院給我爸看了腿,又買了這許多年貨,也就花的差不多了。”
這話半真半假,謝南音也沒想騙她們,但是小孩子藏不住話,謝雪梅剛提起這個話題的時候,她都注意到了謝巧雲表情變了下,以謝雪梅的性子,是學不會那樣旁敲側擊的問,八成是大伯孃想知道又不好意思開口,才找了謝雪梅來套話。
剛去縣城沒有底子的人,是真苦,如今她們父女倆也不過才站穩腳跟,謝南音不想這麼快就給人分一杯羹,何況,他們家現在剩下的錢確實不太多。
財帛動人心,謝南音不想因這種事和謝巧雲姐妹倆生分,但是她也知道,有些事是不可避免的,就像謝雪梅聽她說起縣城的事時那滿臉的豔羨,如今和她一起出來,也沒像以往那樣大大咧咧的親近了。
謝南音心裡有些難受,也有些釋然。
但謝大伯一家對她有恩,如果可以,她也希望他們過得好。
因此晚間和謝國慶兩個人在家的時候,南音就特地找她爸說了這事。
謝國慶其實也有想幫扶自己大哥家的意向,只是一時找不到什麼好路子,聽謝南音提起,他也不驚訝,他之前擺攤到開店還是南音的想法來的,知道她對這方面敏感得很:“咱們店的事,爸爸也不太想讓你大伯家摻和,但是咱們也不能只想著自己,你大伯養了你這麼多年,咱不能忘恩,只是爸爸一時想不到什麼好主意。”
謝南音就說了:“您看讓大伯孃養雞怎麼樣?一開始也不用搞得太大,畢竟咱們家底子薄,也給不了多少初始資金。”謝南音也是經過慎重考慮的,“我瞧著大伯孃之前侍弄的豬養得可好了,那幾只雞也個個都壯實,大伯家院子大,到後院那裡隔成一間專門養雞,未嘗不是好事,等養好了,也不一定就需要找買家,咱們自己的店每天要的雞肉就不少,這樣一來,豈不是兩相便宜。”
謝國慶這會兒才有些吃驚,越想越覺得這個主意好,這兩年,也有不少地方的人開始了這樣的養殖場,但是他們鄉鎮還沒這樣有先見之明的,村裡也是各家各戶只養那麼幾只,多是養著下蛋或者逢年過節自家吃的,只有實在缺錢了才在趕集的時候賣兩只。
謝國強家要是能把這做好了,以後就是一門長久的發家之路。
謝國慶是個行動力強的,當即便出門到村子裡轉了轉,考察了一番地理位置,又找人詢問過買雞和蛋的價格,打算回縣裡再買些養殖之類的書籍來,他如今見的世面多了,也知道很多東西都是有專門的教導書籍的。
到了晚間用過飯之後,幾個孩子結伴去看電影,是的,因為臨近過年,鎮上的小學那裡公開放映電影,很多大人小孩都去湊熱鬧,他們村離鎮上也就兩裡路,他們早早吃了飯,就去鎮上趕場看電影了。
謝國慶便留下來,和謝國強一家商量起了搞養雞場的事。大伯孃聽得最起勁,謝大伯是個老實人,一開始聽說這樣的事,比起高興,他心裡更多的是忐忑不安,反複問要是養的雞死了怎麼辦,要是養好了賣不出去怎麼辦,謝國慶一一答了,都為他考慮到方方面面了,謝國強卻還是猶豫不定。
謝國慶見他這樣子,心裡便忍不住有些失望,做事情畏首畏尾的,要是隻靠他自己一個人,這輩子恐怕都難有出頭之日。
倒是對張彩霞有些改觀,他這大嫂雖然心眼不大,但確實是個能拿主意的,謝老太太也看出來了,自己小兒子這是願意拉拔他大哥呢,心裡高興,一家人齊心協力的,不怕日子過不好。
比起憨厚老實的大兒子,她還是更相信小兒子,要是不幹,難道真讓大兒子一家種一輩子地不成?反正這麼多年謝老太太是看出來了,靠種田,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她就沒見過有人能靠這個發財的。
故此,謝老太太十分堅定的支援小兒子的主意,這次連張彩霞都知道好歹,何況謝國慶說了,這養雞場的錢,他能拿出五百來當本金。
五百呀!
他們家從年頭忙到年尾,不吃不喝的,都不見得有這麼多。於是,家裡三票對一票,謝老太太親自拍板,過完年,就開始養雞。
其實張彩霞不知道,謝國慶另外還給了謝老太太五百,讓謝老太太以她的名義來幫大兒子。謝國慶是知道的,前頭那幾年大家都說老太太偏心眼,謝國慶不想讓老太太背負這樣的名聲,反正這些錢他也有法子賺回來,便當孝敬老孃了。
如今家家戶戶的生活好了許多,過年餐桌上見到的葷腥也多了,就是窮人家,年三十晚做的菜也多些,畢竟是除舊迎新,年年有餘嘛。
值得說道的也就是今年謝二伯連家門都沒回了。